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0篇 |
晶体学 | 2篇 |
力学 | 8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1篇 |
物理学 | 2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规范是为防止工业企业噪声的危害,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正常工作,保护环境,促进工业生产、建设的发展而制定的,适用于工业企业中新建、改建、扩 相似文献
2.
3.
2000年6月25日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主持,对上海良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吸声材料一锅纤维吸声板,通过了专家评定.出席会议的有章奎生、战嘉份、陈瑞五、钟祥璋、吕玉恒、刘皇驾、施国强、刘明明、蔡国本、唐明黎、朱立鹏等教授、高工采用特殊工艺将直径小于0.1mm的错纤维制成厚约1.0-1.6mm毡状软板,两面再覆压铝板网,从而加工成的铝纤维板是一种新型环保型吸声材料,它具有厚度薄、重量轻、防火、防水、防腐、吸声性能稳定、耐侯性能好、便于弯曲加工和清洗等特点,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经同济大学声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微穿孔板吸声体是马大猷教授提出的一项特殊的设计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在音质处理和噪声控制中。微穿孔板吸声体是一种无纤维的宽带吸声材料,它不仅能够应用在传统的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等领域中,更有意义的是它适用于高温、高速气流、高洁净、需要透明采光等一些极端条件下。当微穿孔板后面有一定的空腔时,它可以在低频的几个频程内具有很高的吸声系数。
在喷注噪声控制理论方面,马教授根据小孔喷注噪声与其压力和直径的关系,根据人的听觉生理和心理特性,提出了在气流或者蒸汽出口的颈部处设计合适的小孔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气流噪声对人的干扰作用可听声频段内的声辐射,降噪量一般来说可以达到20~60 dBA的降噪量。这就是小孔喷注理论。
本文回顾了马大猷教授在他学术生涯第二个春天里结出的这两颗硕果——微穿孔板和小孔喷注,关于微穿孔板在声场和声源噪声控制中的声学特性理论,主要回顾和讨论了微穿孔板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噪声控制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小孔喷注噪声的主要能量转移到超声波频段内的物理概念,这一概念对现代喷注噪声控制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在喷注噪声控制理论方面,马教授根据小孔喷注噪声与其压力和直径的关系,根据人的听觉生理和心理特性,提出了在气流或者蒸汽出口的颈部处设计合适的小孔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气流噪声对人的干扰作用可听声频段内的声辐射,降噪量一般来说可以达到20~60 dBA的降噪量。这就是小孔喷注理论。
本文回顾了马大猷教授在他学术生涯第二个春天里结出的这两颗硕果——微穿孔板和小孔喷注,关于微穿孔板在声场和声源噪声控制中的声学特性理论,主要回顾和讨论了微穿孔板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噪声控制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小孔喷注噪声的主要能量转移到超声波频段内的物理概念,这一概念对现代喷注噪声控制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贾静;肖勇;王勋年;王帅星;温激鸿 《物理学报》2024,(11):147-160
低频噪声一直是噪声控制领域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吸声超结构的蓬勃发展为低频噪声控制提供了新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种内插缝Helmholtz共振腔吸声超结构,建立了其吸声特性计算的理论解析方法,并与数值计算方法对比,验证了解析方法的有效性.随后,从吸声曲线、简化等效模型、归一化声阻抗、声压云图与质点速度分布等多角度对吸声特性及吸声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采用差分优化算法开展了多元胞并联耦合宽带优化设计,优化后典型超结构实现了90 mm厚度下在170—380 Hz低频段内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86的优异吸声效果.最后,制备了若干样件,开展吸声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符合良好,验证了解析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提出的内插缝Helmholtz共振腔吸声超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低频吸声性能好,且易于加工制造等特点,在低频噪声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小型录音室的建筑声学设计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从小型语言录音室建筑结构出发,分析材料与声学规律的关系,从而建议设计实施经济合理、符合声学条件的小型录音室。 相似文献
8.
宽频微穿孔板结构因面板较薄、孔径较小且穿孔率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因此提出将微穿孔板分离为支撑部件和吸声部件, 形成大孔基板复合微缝薄膜的微裂缝吸声板。理论计算了该结构的声阻抗率, 仿真分析了孔缝内外声场以及各部段的声阻抗率, 并基于仿真数据提出了考虑热黏性效应的狭长缝声阻抗末端修正模型。实验验证了微裂缝板的吸声性能, 理论、仿真和实验结果一致性良好。研究表明, 大孔基板的厚度占比较大, 声学贡献较小, 为整体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通透和保护作用; 微缝薄膜的厚度占比较小, 为整体结构提供了优异的吸声功能。
相似文献9.
10.
计算微穿孔板吸声系数时,假设孔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计算具有不同直径微孔的穿孔板吸声系数并提高其计算精度,孔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再忽略。在马大猷、Melling(梅尔林)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声波辐射和传播原理,分析微孔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修正微孔的实际等效长度,得到计及孔间相互作用微孔板吸声系数模型,并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微穿孔板吸声系数除结构参数外,还应考虑孔间的相互作用;计及微孔板各孔间相互作用,能提高共振频率、吸声系数理论值的计算精度,计算值逼近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