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观测空间碎片时,受碎片结构紧凑、组成材料复杂,以及地基观测设备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同一像元中通常会包含多种材料的信息,即产生"混合像元"。目前国内外对混合像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获取混合像元的纯物质光谱以及丰度上,往往忽略了高光谱数据中纯物质个数的确定对于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混合像元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估计的材料数目过少,将会导致解混出的材料光谱仍然是混合状态的像元;如果估计的材料数目过多,提取出的端元中将很有可能包含冗余噪声成分。基于光谱线性混合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p范数纯像元辨识算法。主要利用光谱数据具有近似于低维流形的特性,首先采用正交投影的原理,将提取的端元扩充至正交投影算子中,然后分析投影后各个像元向量的p范数值,最终将p范数值高于阈值的向量个数作为材料种类数目。对实测碎片常用材料和美国地质勘测局数据库分别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估计材料种类数目的同时,还能提取出目标所包含的材料光谱,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合光谱分解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相对于现有的一些主流算法,该方法有较强的鲁棒性,并且在信噪比不高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地估计空间碎片材料种类数目。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熔体快淬的方法制备出Pr9-xDyxFe86B5和Pr9-xDyxFe84.4-yCoyGa1Mn0.6B5(x=0~2.0;y=0~15)薄带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进行了相成分分析和磁性能研究.对不同成分的样品磁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用Co替代Fe、用Dy替代Pr可以明显改善Pr2Fe14B/α-Fe型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的室温和高温磁性能.适当的Co和Dy联合添加时,材料表现出很好的高温永磁性能,其中Pr8Dy1Fe76.4Co8Ga1Mn0.6B5样品在550 K时仍具有5.0 MGOe的最大磁能积,显示出很好的高温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室、三电极体系,通过希瓦氏菌(Shewanella)还原氧化石墨烯(GO)膜,制备了石墨烯(rG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表征了GO还原前后的结构和性质,证明了Shewanella菌可以有效将GO膜还原为rGO.以该生物还原得到的rGO薄膜为工作电极,可以有效改善Shewanella菌的胞外电子转移(EET).与空白的氧化铟锡(ITO)电极相比,rGO电极的阳极输出电流增大了13%,电量增加90%.该Shewanella还原法是一种温和制备rGO膜的方法,制得的rGO膜改善了微生物的EET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2,4-二氨基-6-羟甲基吡啶并[3,2-d]嘧啶为原料,与对甲酰基苯甲酰谷氨酸二乙酯发生Wittig反应构建叶酸类似物的骨架结构,还原吡啶环得到4-氨基-8,10-二碳杂四氢叶酸类似物,在N5位取代不同基团得到四个新的4-氨基-N8,N10-二碳杂四氢叶酸类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人重组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与N5位取代基有关,2个化合物在0.1 μmol·L-1的浓度下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