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8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56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003篇 |
晶体学 | 50篇 |
力学 | 25篇 |
综合类 | 10篇 |
数学 | 5篇 |
物理学 | 4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纳米级NiTiO3粉体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H2TiO3,H2O2及NiCl2为主要原料,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NiTiO3。确定了反应物H2TiO3,H2O2,NH3的最佳摩尔比为1:8:2,用不同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样品处理得到相应粒径的纳米级粉体。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合成铜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金属铜为"牺牲"阳极,首次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电化学溶解金属铜一步制备了纳米CuO前体Cu(OEt)2, Cu(OBu)2, Cu(acac)2, Cu(OEt)(acac), Cu(OBu)(acac) (acac为乙酰丙酮基).产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进行表征.同时讨论了影响电合成铜醇盐及其配合物的关键因素.实验表明,防止阳极钝化,温度控制在30~50 ℃,采用有机胺溴化物为导电盐, 电极电位控制在0.8~1.2 V之间,可以提高电合成效率.实验同时表明Cu(acac)2, Cu(OEt)(acac), Cu(OBu)(acac)可作为制备含铜纳米材料前驱体. 相似文献
3.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DWCNTs) have been found to be promising nano-materials for nano-mechanical and nano-electrical devices due to their double-walled structures. Modifying DWCNTs would be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device construction. We demonstrate engineering the geometry of DWCNTs by etching with Ar plasma. The characterization by atomic force rnicroscopy indicates that single atomic carbon layers could be removed from DWCNTs by Ar plasma. The etching effect is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on DWCNT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hich allow us to study the interwall screen effect as well. 相似文献
4.
Yu-Liang Zhao Yan-Lin Song Wei-Guo Song Wei Liang Xing-Yu Jiang Zhi-Yong Tang Hong-Xing Xu Zhi-Xiang Wei Yun-Qi Liu Ming-Hua Liu Lei Jiang Xin-He Bao Li-Jun Wan Chun-Li Bai 《Frontiers of Physics》2014,9(3):257-288
Fast evolving nanoseienees and nanotechnology in China has made it one of the front countries of nanotechnology development. Ill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some most recent progresses in nanoseienee research and nano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topics we select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e llano-fabrication, nanocatalysis, bioinspired nanoteehnology, green printing nanotechnology, nanoplasmonics, nanomedicine,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nanoteehnology, nano EHS (nanosafety), etc. Most of them have great potentials in applications or application-related key issue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5.
纳米材料二氧化锡的制备和激子态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道纳米材料二氧化锡的制备和室温下激子态光学特征,应用弱量子限域下激子响应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7.
纳米科技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进入21世纪越来越被大家耳熟。纳米科技在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改善人类生存质量,更新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及观念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纳米是长度单位。一纳米为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如果你的拇指指甲盖宽14毫米,这个比例就相当于拇指指甲盖宽度与地球直径间的比例。纳米科技所接触、研究、开发的是100纳米~0.1纳米范围内物质的性质和应用。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大小的数量级大致在10纳米。因此,纳米科技也可以说是在分子水平上观察、分析、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Eu3 + in NaYbF4∶ Tm3 + , Eu3 +Nanocrystals Induced by 980 nm Excita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热法制备得到NaYbF4∶0.01%Tm3+,20% Eu3+上转换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谱测试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结构、形貌以及光谱性质的表征.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得到了Eu3+的可见到紫外范围的上转换荧光发射.分析表明:共掺杂NaYbF4纳米材料中Tm3+到Eu3+离子的能量传递对布居Eu3+离子的激发态能级,获得Eu3+的上转换发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实验中首次获得了Eu3+对应于3P0→7Fj(j=0,1,2)能级跃迁的上转换光发射.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制备工艺流程,分析了聚合物材料分子量、实验环境温度和湿度、溶剂挥发性等条件对纳米孔隙增透膜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物材料分子量的增大、温度的降低、湿度的升高以及采用挥发性弱的溶剂都将导致增透膜孔隙尺寸的增大,孔隙越大其对光的散射损耗就会增大,所以增透膜的透过率就越低。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得出一组较理想的工艺参量:使用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材料(小于15 kg/mol),环境温度大于25℃、环境相对湿度小于30%,在采用低沸点的溶剂如四氢呋喃等措施下可有效降低增透膜散射损耗。 相似文献
10.
《发光学报》2006,27(6):916-916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承办,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协办的第1届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5~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这是国内外举办的首次掺杂纳米发光材料方面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49个单位、香港地区(3人)以及美国(2人)、荷兰(1人)的专家学者总计10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录论文摘要101篇,其中大会邀请报告8篇、分会邀请报告12篇、口头报告36篇、张贴报告45篇。内容涉及到:新型纳米发光材料与新的纳米合成、组装技术;纳米材料发光中的激发态过程;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纳米材料中的限域效应、表面效应及其诱导的新现象;表面修饰与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线、管及纳米薄膜的结构与发光性质;掺杂纳米材料发光中的新概念、新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