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96篇 |
免费 | 1403篇 |
国内免费 | 1366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9494篇 |
晶体学 | 460篇 |
力学 | 190篇 |
综合类 | 451篇 |
数学 | 171篇 |
物理学 | 26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83篇 |
2023年 | 491篇 |
2022年 | 581篇 |
2021年 | 678篇 |
2020年 | 687篇 |
2019年 | 615篇 |
2018年 | 485篇 |
2017年 | 595篇 |
2016年 | 747篇 |
2015年 | 729篇 |
2014年 | 1494篇 |
2013年 | 1395篇 |
2012年 | 1268篇 |
2011年 | 1434篇 |
2010年 | 1412篇 |
2009年 | 1574篇 |
2008年 | 1608篇 |
2007年 | 1539篇 |
2006年 | 1618篇 |
2005年 | 1675篇 |
2004年 | 1638篇 |
2003年 | 1516篇 |
2002年 | 1290篇 |
2001年 | 1174篇 |
2000年 | 881篇 |
1999年 | 808篇 |
1998年 | 801篇 |
1997年 | 555篇 |
1996年 | 550篇 |
1995年 | 620篇 |
1994年 | 481篇 |
1993年 | 366篇 |
1992年 | 397篇 |
1991年 | 407篇 |
1990年 | 341篇 |
1989年 | 331篇 |
1988年 | 11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20)
针对烟草化学成分与卷烟制品香级之间确定的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萤火虫群优化算法的烟草香级集成分类方法.方法首先使用混合核SVM独立训练多个个体支持向量机,然后利用改进的离散型萤火虫群优化算法选择部分精度较高、差异度较大的个体分类器参与集成,最后通过多数投票法得到最终的分类预测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分类准确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从而为烟草的香级分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卤素化学是聚合物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它在活化天然气中轻链烷烃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CeO2基催化剂在卤化氢回收方面有着令人兴奋的潜力,这使得基于卤素的小分子活化过程具有高效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高分子工业(聚氯乙烯、聚氨酯和聚碳酸酯)和天然气改质中轻烃活化方面应用的铈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铈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生产过氧化氢通常有电解法、蒽醌法、异丙醇法以及氧阴极还原法等.目前全世界总产量的95%以及国内总产量的99%的过氧化氢都是采用蒽醌法生产的.在更先进的生产过氧化氢的技术出现之前,蒽醌法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生产过氧化氢最普遍的一种方法.蒽醌加氢工艺有固定床和浆态床两种,国内仍采用较为落后的固定床工艺,而国外基本都采用浆态床工艺.固定床存在床层温升大、易偏流、有局部热点等缺陷,易导致蒽醌过度加氢,降解物种类和数量增多,降低了催化剂稳定性,限制了加氢单元的氢效,生产装置难以大型化.而浆态床工艺具有传质传热好、温度和气液固三相分布均匀等优势,是过氧化氢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浆态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浆态床加氢技术的研发核心是开发兼有耐磨性和高选择性的微球催化剂.中国石化自主开发了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稳定性的蒽醌加氢微球催化剂,并对其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寿命试验和中试评价.中试结束后结粒度分布基本保持不变;载体水热稳定性好,使用过程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证明该催化剂机械强度高、耐磨性能好,能够满足浆态床使用要求.在新生产工艺中采用自主开发的新型浆态床反应器,具有优异的传质... 相似文献
8.
使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周期性复杂曲线运动进行分析,建立这类运动的模型,并总结这类复杂曲线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JIANG Hao ZOU Hao XIA Peng ZHANG Qian 《结构化学》2008,27(12):1423-1426
The title compound, C18H17BrO6 (Mr = 409.23), was synthesized as angiogenesis inhibitor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1H-NMR, ^13C-NMR, MS,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is of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8.100(3), b = 10.536(4), c = 11.689(5)A, a = 67.405(7), βl = 69.736(3), γ = 88.510(5)°, V = 857.3(5) A^3, Z = 2, Dc = 1.585 g/cm^3, μ = 2.429 mm^-1, F(000) = 416, the finial R = 0.0356 and wR = 0.0929 for 2541 observed reflections. The bond lengths of C(7)-C(16) proved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possesses coumarin rather than flavone scaffold.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