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8篇 |
力学 | 4篇 |
综合类 | 21篇 |
数学 | 1篇 |
物理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采用微波消解、电热板法和干灰化法对玫瑰花样品进行预处理比较,ICP-AES测定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微波消解优于其他的两种方法,具有处理时间短、准确度高、消解完全、污染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与分析实验动物血液RBC(RBC·O2,RBC·CO2),Hb(HbO2,HbCO2)和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血液氧化·还原状态的成像与未成像可见光谱领域OD值特征,并为该技术对白癜风病表皮黑色素颗粒检测中的应用尊定基础。方法:利用不同光谱技术和invitro和invivo检测手段,统计分析血液不同状态下波长与位置的OD值信息。结果:invitro检测:动物血液Hb·O2和RBC·O2两者在可见领域均有367,414(Soret带)nm与541,576(Q带)nm的吸收峰位;血液Hb·CO2和RBC·CO2均有432(Soret带)与和553(Q带)nm的波长吸收峰位;血液RBC状态和Hb溶血状态波长吸收峰位无改变,只是在氧化与还原状态下有完全独立的吸收峰位,血液RBC状态和Hb溶血状态波长吸光度O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浓度为1·5×107cell·mL-1的RBC·O2和Hb·O2在576nm的吸收峰位吸光度(y)与红细胞浓度(x)做成两条回归曲线:既,Hb·O2(b1)^y=0·05 0·983x;RBC·O2(b2)y^=0·127 1·934x,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nvivo检测:在人手背皮肤表面ImSpector图像中RBC·O2状态在540,576nm,RBC·CO2状态在555和755nm处有吸收峰。选择(a:指甲,b:指,c:手背)三个点位分别进行波长检测,每点(n=10)545nm吸收峰的平均OD值,依次为0·83±0·001,0·73±0·001和0·62±0·001,其三处测定点的O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nvitro检测的RBC与Hb两者波长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度OD值不同,认为RBC状态测定结果更接近于活体组织血管内原始状态。invivo检测对人体无任何侵袭与损伤,灵敏度高,测试时间短,并且同时获得被测样品的波长与位置信息画面等优势,有望表皮中黑素等有色颗粒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可见光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浆宿萼总黄酮含量,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是以芦丁为参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在510 nm波长测定总黄酮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以芦丁为参照品,在359 nm波长测定总黄酮含量.经过比较,认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合成了一个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水杨醛缩N(4)-乙基-氨基硫脲,用元素分析、IR、1H NMR、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确证,并对化合物的变色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