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279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9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82篇
物理学   280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做模版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将吡咯(Py)在羧基化MWCNTs表面聚合制备PPy/MWCNTs导电材料,将其添加到溶剂型聚氨酯(PU)溶液中制备了PPy/MWCNTs/PU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Py用量对PPy/MWCNTs及其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Py用量的增加,PPy/MWCNTs的长度不变,管径增大,sp~2和sp~3杂化C含量先提高后减少,N的掺杂梯度降低,PPy/MWCNTs的导电率高于羧基化MWCNTs和PPy.当Py用量为羧基化MWCNTs的20%时,其导电率最大.PPy/MWCNTs中N元素的掺杂程度及其管径变化是引起PPy/MWCNTs/PU复合材料的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增加Py用量,MWCNTs中亲水的羧基因对PPy掺杂而消耗,相同导电材料用量时纳米导电粒子数目相对减少,PPy/MWCNTs/PU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提高,定向应力、储能模量和玻璃化温度降低,导电率先增加后减小.当Py用量为羧基化MWCNTs的15%时,导电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芦笋罐头中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墨炉原于吸收法测定芦笋罐头中砷,加入硝酸铵消除氯化钠的干扰,并以镍作为基体改进剂,方法检出限为0,10μkg-1,特征量为0.80pg,回收申为94%一1。5%。  相似文献   
4.
采用沸石合成法制备了ML/Y(M= Fe,Co,Cr;L= 8- quinolinoland salicylic acid (denoted asQx and SArespectively)) 复合材料,并通过XRD、FTIR、ICP、UV- vis 及催化反应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FTIR和UV- vis 测试结果表明: 合成体系中含有的金属配合物经过水热晶化后封装或固定在分子筛的空腔中。通过X射线衍射原位跟踪Y型分子筛的晶化过程,发现合成体系中含有金属配合物的性质及其量的多少不仅对Y型分子筛的晶化有很大影响,而且使其封装或固定在分子筛中的量也有所差异。另外,以环己烷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ML/Y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L/Y的氧化能力来自于所封装或固定的金属配合物,其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稀土改性L沸石在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稀土(含La及Ce)质量分数不同的稀土改性超稳L沸石(RE-USL),以RE USL沸石替代质量分数为5%的REUSY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用标准轻油微反活性试验(MAT)评价了其催化性能,并同单一稀土元素改性USL沸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定量的复合稀土改性USL沸石的催化性能优于单一稀土(La或Ce)改性的USL沸石,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加入稀土改性USL沸石,可以降低汽油产品的烯烃质量分数;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当复合稀土在RE USL沸石中的质量分数为0.4%左右时, 与不加稀土改性USL沸石催化剂相比较,催化剂的活性指数MAT提高3.6个单位,烯烃质量分数降低1.57个单位,研究法辛烷值(RON)提高2.08个单位,产品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齐霄霏  侯晋川 《数学研究》2009,42(3):295-304
设N是Banach空间X上的套,AlgN是相应的套代数。本文证明了,若套N中存在一个非平凡元在X中可补,那么AlgN上的每个可加Jordan高阶导子和每个可加三重Jordan高阶导子都是高阶导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CH4和CO2反应直接合成乙酸是一个100%原子经济同时转化CH4并减排CO2的有效方法.水滑石因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高、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及适宜的酸-碱性被广泛用于CH4和CO2转化反应中,而Pd常被认为是C—C键偶联的活性中心.本文以Mg/Al摩尔比分别为1.5,3,5,7,9的镁铝水滑石(MgAl-LDH)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Pd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的Pd/LDH催化剂,并用于CH4-CO2两步梯阶转化直接合成乙酸;通过XRD,ICP,氮气吸附-脱附,XPS,NH3-TPD,CO2-TPD和in situ DRIFTS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碱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Mg/Al摩尔比为5的LDH载体制备的MA5催化剂乙酸收率最高(61.8 μmol·g-1cat·h-1),且液相产物只有乙酸;其收率与催化剂中强酸量和表面Pd0/(Pd2++Pd0)比呈正相关.催化剂的快速失活源于水滑石结构的坍塌,进而引起催化剂表面中强酸量大幅减少.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结果显示,CH4在Pd/LDH催化剂表面解离生成CHx*中间体和H质子,CO2直接插入CHx*形成CHxCOO*,之后进一步加氢生成乙酸,或CO2与H质子结合生成COOH*中间体,之后与CHx*发生偶联形成CHxCOOH*,最后再加氢得到乙酸.  相似文献   
8.
仿生构筑具有动态黏弹性行为的细胞外微环境,是组织工程领域细胞外基质(ECM)设计的重要策略.本研究通过定向冷冻和限域拉伸干燥再溶胀的协同策略构建了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聚乙烯醇(PVA)/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复合水凝胶.所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呈现出平行于定向冷冻方向的取向纤维排列结构.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PVA/CNF复合水凝胶具有各向异性的动态模量(G'//=(76.77±1.61)kPa和G'⊥=(42.93±1.34)kPa;G\"//=(5.44±0.26)kPa和G\"⊥=(3.71±0.13)kPa),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在低频率和低应变区域随PV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CNF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应力松弛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基质具有黏弹性特性.本文所总结的具有各向异性结构复合水凝胶的黏弹性性质及其规律,对于指导组织工程仿生ECM的设计及其对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 SC)所制的可食食品包装膜能有效延缓食品中水份的迁移和扩散以及阻止氧气的氧化等从而对食品起到很好地保鲜和保护作用, 由于酪蛋白亲水性较强, 使其所制膜阻水性和机械性能均较差, 甘油(glycerol, G)作为添加剂可以增强酪蛋白酸钠膜的韧性和阻水性, 为进一步阐明G和SC之间的作用方式及对酪蛋白酸钠结构产生的影响, 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特性对它们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的加入可以使SC的荧光强度降低, 由荧光强度变化速率和甘油的浓度的双对数回归曲线得出了G和SC的结合常数为1.127×103 L·mol-1和结合位点数为1.161, 得出G和SC分子之间结合方式为弱化学键;虽然添加G前后SC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几乎相同, 但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说明SC二级结构受到了影响, 使得β折叠β-转角结构减少, α螺旋、无规则卷曲、结构显著增多, 以及分子间氢键加强;分析紫外光谱得出, G的加入没有改变SC肽键的结构, 而是与SC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形成分子质量更大的聚合物并使吸收峰值强度下降。该研究从分子的角度揭示了G和SC分子间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聚类分割和形态学的可见光与SAR图像配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社  杨风暴  纪利娥  陈磊 《光学学报》2014,34(2):215002-190
针对可见光与SAR图像灰度差异大,共有特征提取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的轮廓特征配准方法。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两类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图像分割区域;通过形态学处理,有效减少SAR图像斑点噪声影响,准确提取两类图像的封闭轮廓;采用轮廓不变矩理论,引入矩变量距离均值、方差约束机制和一致性检查的匹配策略,获取最佳匹配对,实现了两类图像的配准。通过实验,三组图像的配准精度分别达到0.3450、0.2163和0.1810,结果表明该法可行且能达到亚像素的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