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分子图形学方法设计出26种P10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子力学、PM3半经验量子化学和Hartree-Fock从头算优化。在P10原子团簇模型设计中,磷原子采用一、二、三或四配位。大部分P10的模型是在P9+和P8的模型上分别增加1、2个原子生成的。这些模型包括15种在势能面上局域极小点和11种鞍点(或过渡态)。从模型优化后的能量比较可知,2个四面体P4与1个P2通过4个单键连接的桥式结构最稳定。从最稳定楔状P8可以派生多种构型,其中有一种的能量也相当低。由正四面体P4和楔状P8派生出的结构具有能量优势,它们是构造大分子磷原子团簇的重要的结构基元。在模型几何优化中,得到了带有2个一配位原子的特殊结构,它含有2个三键(1.95A)。 相似文献
2.
磷原子团簇同分异构体的理论研究I:P5+、P5-和P5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激光产生的磷原子团簇正离子的质谱图中呈现很强的 P5 和 P5- 谱峰。使用分子图形学方法设计出 9种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对其中性及正负离子分子进行了分子力学、PM3半经验量子化学和 ADF密度泛函优化。在磷原子团簇模型中 ,磷原子采用 2、3或 4配位方式成键。从各异构体成键能量的比较可得知 ,最稳定的 P5 构型是四方锥的结构 ,最稳定的 P5-构型是平面五边形的结构 ,而最稳定的 P5构型是在最稳定的 P4的增加一个 2配位原子所生成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V2O5/MPO4(M=Al,Zr,Ca)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制备了3种磷酸盐(MPO4,M=Al,Zr,Ca)载体,并在其上负载0.6%~6.0%的V2O5.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负载型V2O5/MPO4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丙烯选择性按V2O5/Ca3(PO4)2>V2O5/Zr3(PO4)4>V2O5/AlPO4顺序降低,这与载体的碱性强弱顺序变化一致.载体的性质和钒的负载量影响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ESR结果表明,V4+离子能可逆存在于催化剂中,暗示V5+/V4+氧化还原偶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4.
CO2/CH4重整镍基催化剂制备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一般浸渍法与真空浸渍法的比较说明,真空浸渍制备的催化剂,其表面具有较多的Ni原子,催化活性较高,现场TPO实验表明,CO岐化的积炭量大于CH4解离的积炭量。从而提出镍基催化剂的积炭主要来自反应生成气CO的岐化。 相似文献
5.
载体对镍基催化剂CH4/CO2重整制合成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Ni/MgO、Ni/CaO和Ni/CeO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制事成的活性测试表明MgO是一种较好的载体,TPR实验显示,Ni-MgO之间的相互作用比Ni-CaO和Ni-CeO2强,现场CO岐化和CH4解离实验表明, 经剂表面吸附的氢会促进CO歧化和CH4解离积炭。 相似文献
6.
NO在Er2O3/Bi2O3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化学物质之一,因此,消除NOx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比较成熟的消除NOx工艺是用氨为还原剂和V2O5/TiO2为催化剂的选择催化还原(SCR)法[1],但其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7.
8.
对浸渍法制备的Cu-Mn/SiO2催化剂进行了甲醇合成活性评价。同时用XPS、Auger、N2O分解,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双组份催化剂中、工作态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Cu(O)。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