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6篇 |
晶体学 | 6篇 |
力学 | 3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3篇 |
物理学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arbon-nanodot-coverage-depend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dot/TiO_2 nanocomposites under visible light 下载免费PDF全文
Carbon nanodots(CDs) with visible absorption band and TiO_2 are integrated to enhance the photosensitivity of TiO_2.The CD/TiO_2 nanocomposites show obvious CD-coverage-depend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CD/TiO_2 nanocomposites with moderate CD coverge exhibit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fter being irradiated with visible light, which is more excellent than that of TiO_2. Too little CD coverage could result in poor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which limits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D/TiO_2 nanocomposites. While, too much CD coverage weakens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CD/TiO_2 nanocomposites by restraining the extraction of conduction band electrons within TiO_2 to generate active oxygen radicals and the electron transfer(ET) process from CDs to TiO_2.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tional regulation of CD coverag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efficient ET process are important means to optimize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D/TiO_2 nanocomposites.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离子速度影象技术研究了正一溴丁烷(n-C4H9Br)在231~267 nm波段的光解,得出了如下结论:正一溴丁烷(n-C4H9Br)在231~267 nm波段的吸收源于基态到三个最低激发态的跃迁,这三个激发态标识为1A″、2A′和3A′;发生在这三个排斥态的势能面(PES)上的光解最终导致C4H9 Br(2P3/2)或C4H9 Br*(2P1/2)的产生;2A′和3A′态之间存在避免交叉(Avoided crossing)会影响最终的光解产物;从基态1A′到激发态1A″的跃迁矩垂直于对称面,也就垂直于C-Br键;从基态1A′到激发态3A′的跃迁矩平行于对称面,同时平行于C-Br键;从基态1A′到激发态2A′的跃迁矩在对称面内,且与C-Br键成53.1°夹角.我们也讨论了正一溴丁烷(n-C4H9Br)在234 nm和267 nm附近光解时的避免交叉几率(Avoided crossingprobability),以及它对单通道相对产额(Relative fraction of the individual pathways)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双色双光子质量分辨的阈值电离光谱技术,研究了对位乙氧基苯酚顺式和反式两种构型的离子态振动特性. 测得顺式和反式精确的绝热电离势分别为61565±5和61670±5 cm-1. 与对位甲氧基苯酚实验结果比较,顺式和反式的测得的绝热电离势分别降低了645和643 cm-1. 从所得到的两种构型的高分辨离子态光谱中,可知顺式和反式不同构型对苯环平面的振动影响很小,而低频率的C-OC2H5弯曲振动在两种构型中都很活跃. 相似文献
6.
金属丝网橡胶材料是一种完全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多孔复合材料,与传统螺旋卷制金属橡胶材料相比,其改进了成型工艺,剔除了制备过程中大量的手工工艺干扰,提高机械化程度,重合度更高,拥有更稳定的力学性能.由于金属丝网橡胶材料具有承载能力高、阻尼大、耐高温、耐低温、耐老化、抗油抗腐蚀等优良特性,在很多方面强于传统橡胶,多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军事武器等军工工业.弹簧$!$-$!$-$!$金属丝网橡胶组合减振器具有可设计刚度和较高承载能力,但因其具有复杂的非线性迟滞特性,目前相关材料的本构模型还难以准确描述其力学特性.本文在弹簧$!$-$!$-$!$金属丝网橡胶组合减振器静态迟滞力学性能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干摩擦阻尼迟滞特性,提出了一种迟滞力学性能理论模型.根据减振器迟滞实验恢复力$!$-$!$-$!$位移曲线特点,利用参数分离的方法将迟滞曲线分解为弹性恢复力和干摩擦阻尼力,分别建模求解等效刚度和干摩擦阻尼系数,以此建立了组合减振器理论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及进行误差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高于临界聚合反应温度时,α-甲基苯乙烯(AMS)单体和其聚合物处于聚合-解聚平衡.基于AMS聚合物在受热时可裂解生成大分子链自由基的特性,提出了含AMS结构单元的共聚物是一种"活"的,可作为大分子自由基引发剂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对AMS共聚物的引发性能和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合成了AMS与(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等的共聚物.然后以上述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在90℃引发(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和苯乙烯等的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得到了嵌段共聚物.用ESR谱证明了AMS的共聚物在加热时能裂解生成以碳原子为中心的大分子链自由基.此外,在聚合物的熔融共混中,AMS分解产生的大分子链自由基通过偶合反应形成接枝链,原位生成相容剂.AMS共聚物还可以对碳纳米管及无机粒子进行表面原位接枝改性.AMS共聚物是一类无小分子残留的绿色自由基引发剂,可以用于低成本制备两嵌段共聚物,也可以用于聚合物的熔融共混增容. 相似文献
8.
9.
利用二维离子速度成像(Ion-Velocity Imaging)方法对二溴甲烷分子在234和267 nm附近的光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得到了二溴甲烷光解产生的Br*(2P1/2)和Br(2P3/2)在不同波长下的角度和平动能分布. 在平动能分布中发现两个高斯分布, 推测其中主要是C—Br的快速解离, 而高能宽分布则来自于CH2Br自由基的二次解离过程. 通过角度分布得到了Br*与Br中来自直接解离和非绝热交叉跃迁两种来源的比例. 结果表明Br*原子主要来自于B1态的直接解离, 而Br则绝大部分是从B1态向A1的非绝热交叉跃迁得到, 并导致了两种解离通道能量分布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