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58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2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物理老化无规聚苯乙烯屈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机械拉伸、示差扫描量热(DSC)以及溶剂溶胀等方法研究了物理老化后的无规聚苯乙烯(α-PS)的应力屈服行为,并从凝聚缠结的观点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实验结果表明,经物理老化后的α-PS在拉伸过程中出现应力屈服峰实质上是逐步打开凝聚缠结的过程.凝聚缠结是聚合物非晶相在物理老化过程中相邻的两三条链的局部链段由于范德华吸引力的作用形成的一种有序结构,其作用能很弱,升温至Tg附近,机械拉伸至屈服点以及溶胀剂都可将其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   
12.
吴奎  邵珠山  秦溯 《力学学报》2020,52(3):890-900
高地应力深埋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已成为隧道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难题. 根据高地应力深埋软岩隧道的变形特征, 基于"围岩能量吸收、变形释放"的让压支护是解决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流变岩体中深埋圆形隧道在让压支护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问题, 通过引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 采用Abel黏壶元件建立了改进的分数阶Burgers蠕变模型来表征围岩的时效变形. 此外, 通过在让压支护不同变形阶段引入刚度修正系数, 克服了传统支护未能考虑围岩变形释放的问题. 据此, 本文推导了在考虑支护延迟安装影响下, 不同变形阶段围岩与让压支护相互作用的解析解. 为了验证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对一算例进行了不同解答及工程结果的比对, 吻合较好. 最后, 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围岩与让压支护间的相互作用受蠕变本构模型分数阶阶数影响较大. 隧道的位移或支护压力与让压位移、支护刚度修正系数间存在线性比例关系, 但由于刚度修正系数仅保持在较小的变化范围内, 隧道的位移或支护压力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青川 《实验力学》2007,22(3):267-27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力学实验室近年从事实验力学方法在红外成像、金属物理学以及生化传感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为实验力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辟出独特的途径。本文拟对该小组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个概述:1)提出微梁阵列FPA变形的高灵敏光学检测法,设计制作出相应的FPA,实现了新概念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热成像指标处于国际领先;2)提出用动态散斑研究合金材料锯齿形屈服剪切带,建立了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动态应变时效模型,再现出锯齿形加载曲线和带反复传播的轨迹;3)提出用微梁传感研究大分子/蛋白质构象折叠,检测到构象转变过程中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信息和折叠动力学过程,为研究大分子折叠机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特雷斯卡屈服条件在等向强化时的强化函数在文献中讨论较少,本文建议了一个强化函数,它能与特雷斯卡屈服函数相匹配,且有效充分的实验基础。它与夸脱理论相结合,得到了在角点处的塑性增量应力应变关系,在角点上剪应力增量与剪应变增量间是单值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从巷道围岩内岩体结构和运动发展的观点出发,较系统地对棚式巷道支架设计中的计算载荷、合理结构轮廓、构件匹配、型钢吻合度及可缩性调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些因素的设计原则及基本取值方法和值域。  相似文献   
16.
以9823和9优418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测定了稻米的主要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增加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RVA特征值没有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表明超高产栽培可以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从采区涌水量、临界水头值及临界隔水层厚度及相关的水文地质因素对李一矿- 660 m 水平东翼采区在高水位灰岩水威胁下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e time‐dependent yield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off‐axis loaded un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tape is investigated. The yield and failure behavior is described with an anisotropic viscoplastic model. A viscoplastic flow rule is used with an equivalent stress, based on Hill's anisotropic yield criterion, and the Eyring flow theory combined with a critical equivalent strain definition. This model is based on factorization of the rate and draw ratio dependence and is capable of quantitatively predicting the rate, angle and draw ratio dependence of the yield stress as well as time‐to‐failure in various off‐axis tensile loading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solely from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7: 2026–2035, 2009  相似文献   
19.
The toughening effect of ethylene‐vinyl acetate rubbers (EVM) with maleated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EVA‐g‐MAH) on the nylon 1010 was investigated. The addition of 5 phr (per hundred nylon 1010) EVM increased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of nylon 1010 to a great extent. The notched Izod impact strength of nylon/EVM blend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VM cont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he EVM particle size was around 0.5 μm when the EVM content was 5 phr 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VM content. After the addition of EVA‐g‐MAH to nylon/EVM (100/20) blen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EVM particles decreased from more than 1 μm to 0.5–0.6 μm. EVA‐g‐MAH could improve the adhesion between nylon 1010 and EVM. A sharp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BDT) was observed when the interparticle distance was about 0.2 μm, independent of the addition of EVA‐g‐MAH. The notched Izod impact strength of nylon/EVM blends at low temperatures was measured and the BDT shifted toward low temperatures with increasing EVM or EVA‐g‐MAH content.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7: 434–444, 2009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