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化学   964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9篇
综合类   5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湿式氧化工艺中颗粒Ru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传统成型法和新的成型法制备了一系列以CeO2为主要成分的载体,将贵金属Ru浸渍在这些载体上制备了不同的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湿式氧化乙酸的静态实验和湿式氧化苯酚的动态实验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Ru负载在采用新方法成型的载体上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向CeO2中掺杂Zr能增大载体的比表面积.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Ru/ZrO2-CeO2催化湿式氧化乙酸具有良好的活性,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98%.在110h的催化湿式氧化苯酚反应中,苯酚和COD的去除率维持在96%左右,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的溶出浓度很小,催化剂表面有少量的积炭,但积炭在300℃能够被完全氧化.因而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工业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82.
采用循环伏安与Tafel曲线比较不同阳极的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和Tafel曲线两种方法评价了Pt电极、钛基二氧化钌电极(Ti/RuO2)及钛基二氧化锡电极(Ti/SnO2)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500 mg/L的苯酚溶液中,Pt,Ti/RuO2和Ti/SnO2电极氧化苯酚的峰电位依次为0.93,0.95和1.40 V(vsAg/AgCl).Tafel曲线表明,三种电极析氧过电位的顺序依次是Ti/RuO2相似文献   
83.
镍(Ⅱ)与3-噻唑偶氮-5-氨基苯酚体系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噻唑偶氮-5-氨基苯酚(3-thiazolyazo-5-am ino phenol,3-TAP)是一种高灵敏度新型杂环偶氮类显色剂,在极谱分析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镍(Ⅱ)的测定已有较多方法报道[1~5]。为了进一步扩大3-TAP的应用范围,作者研究了镍(Ⅱ)与3-TAP络合物吸附波的最佳实验条件及络合物的极谱波性  相似文献   
84.
果酒发酵中的多酚是引起果酒口感、颜色变化的重要因素。为保证果酒品质,有必要开发一种快速监测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变化的技术。收集不同批次成熟期的蓝莓、桑葚为原料,分别碾压成汁,同时按比例混合二者,于小型发酵罐进行发酵。通过离线收集不同发酵时段的发酵液于离心管,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置于棕色瓶保存,共计得到48个果酒发酵样本。将上清液置于三个平行样比色皿,以傅里叶快速变换近红外光谱仪(FT-NIR)采集其透射光谱,取平均值作为该样本的光谱信号。然后将棕色瓶内的发酵液以国标法(即以标准液的吸光度值制定标准曲线)测定各样品的总酚含量,以duplex法计算样本光谱之间的距离且按2∶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将训练集样本的透射光谱与总酚含量之间构建定量模型,间隔数从2依次变化到60个。该研究创新之处是使用共识方法融合多个已构建好的iPLS成员模型,按一定的共识规则分配权系数。通过各成员模型交互验证的残差及其残差之间的相关性来优化各成员模型的线性组合,以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各成员模型的权系数,使间隔偏最小二乘-共识模型(consensual iPLS,CiPLS)的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最小。相比于全局PLS模型、划分不同间隔数量时的iPLS模型,CiPLS均具有较小的预测误差。当划分39个间隔时由三个iPLS成员模型(即14th,16th,18th)组成的共识模型误差最小为124.2,交互验证相关系数为0.944,对预测集样本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63.4,预测相关系数为0.931,预测性能均优于PLS和iPLS模型。另外,作为对比选用连续投影算法与无信息变量剔除法来优化光谱模型,其预测性能均不及本文提出的共识模型。分析各iPLS模型预测残差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共识模型主要是融合那些具有较高预测性能且模型间较低相关性的成员模型。结果表明,光谱分析结合共识方法可提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减少建模所需变量数,能够用于果酒总酚含量的离线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5.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a facile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an inexpensive catalyst of bimetallic Hg/Pd alloys comprising nanoparticles with various structures using a unique ultrasonic reaction that is conducted without the use of any reducing agent. The nanoparticles of Hg/Pd alloys (HgPd and Hg2Pd5) were achiev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sonicating an aqueous solution of Palladium (II) nitrate with metallic liquid mercury, as evidenced by XRD. EDS further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Pd and Hg elements in the alloy.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HRSEM, HRTEM and SAED patter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as-synthesized nanoalloys,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and a few other nitrophenol derivatives were investigat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was obtained for Hg/Pd (1:1) alloy, and the rate constant for the reduction of 4-NP with Hg/Pd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be 58.4 × 10−3 s−1, which is possibly the highest ever reported. The catalyst exhibited superior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other catalysts based on noble metals.  相似文献   
86.
示波电位—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庆生  丁亚平 《分析化学》1995,23(6):696-698
  相似文献   
87.
利用极稀悬浮液中蒙脱土的解离作用并结合柱化技术过程,制备了介孔结构的铝铁/蒙脱土复合材料(Fe-Al/mmt);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氮等温吸脱附、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及苯酚催化羟基化反应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铁铝聚合前驱液中铁/铝比影响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的解离程度,且仅当低铁/铝比时(即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介于0.05~0.3),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片层间的混合铁铝物种呈现能耐温350 ℃的热稳定性;氮等温吸脱附分析反映出这种解离的蒙脱土堆积结构呈现介孔特征,孔径分布窄,介于2.0~2.3 nm;红外分析表明材料表面具有L酸和B酸位,并且L酸位量与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结构中的混合铁铝物种相关;由于结构中混合铁铝物种的存在及相应的Si-O → Fe、Al-O → Fe间的电子跃迁,Fe-Al/mmt材料在紫外区呈现宽泛的能量吸收特征。这些结果说明,由于混合铁铝物种嵌入于解离的蒙脱土片层堆积结构中,形成了“卡片屋”式介孔结构。实验条件下,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为0.3的Fe-Al/mmt呈现较佳的催化羟基化性能,苯酚转化率为36.7%,二酚产物选择性32.3%;并且初步表明铝掺杂后,通过铁铝比和表面酸性的调整,材料的部分选择氧化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8.
以乙炔黑、活性炭、石墨粉与适量的Mn(NO3)2为原料,采用热压法制备氧电极,将其应用于光电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采用BET、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分析(SEM)测试技术对氧电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氧电极的制备条件对电极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铜片、镍片、氧电极3种不同阴极对苯酚的降解效果,也比较了相同操作条件下吸附、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等过程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电极的比表面积较大,主要晶相为石墨、Mn3O4,电极表面和内部的物料混合及气孔分布比较均匀;电极的较佳制备条件为:石墨、乙炔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1∶1∶1,烧结温度400℃,电极厚度1.0 mm;在降解水中苯酚的过程中,氧电极与光阳极能产生良好的光电协同效应,提高了水中苯酚的矿化率。  相似文献   
8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性酚醛树脂中残留的甲醛和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秀玲  张武畏  隋国红  宁强 《色谱》2007,25(4):562-56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水性酚醛树脂粘稠液体中残留的甲醛和苯酚,用2,4-二硝基苯肼对甲醛进行衍生化,然后进行色谱分离。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 (5 μm,4.6 mm × 250 m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43∶57);检测波长:苯酚270 nm,甲醛360 nm;运行时间:45 min;流速:0.8 mL/min。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检测限小于1 μg/L,加标回收率为96%~105%。使用该分析方法可对该类树脂的质量性能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90.
铜铝水滑石类化合物催化苯酚羟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Cu/Al比例的铜铝水滑石类化合物, 且利用XRD, IR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首次用于催化苯酚羟化反应,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同时探讨了Cu/Al比例, 反应温度, 反应介质及介质的pH值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初步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