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539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50篇
综合类   4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A new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MCM-41) using salicylaldehyde was utilized for the separation, preconcent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in natural water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trace levels of U(VI) were optimized. The preconcentration factor was 100 (1.0 mL of elution for a 100 mL sample volume). The analytical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2-1000 μg L−1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5 ng mL−1.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was 2.5% (n = 10). Common coexisting ions did not interfere with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at pH 5. The sorbent exhibited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its sorption capacity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has been found to be 10 mg of uranium per gram of sorben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for the recovery and 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in different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262.
摘 要:以黑曲霉和植酸为原料,制备了富含磷酸基团的黑曲霉改性材料。试验探讨了U(VI)的初始浓度,pH值、植酸与黑曲霉用量比、投加量等因素对植酸改性黑曲霉吸附U(VI)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5,投加量为0.3 g/L,U(VI)初始浓度为5 mg/L,30℃的条件下,植酸改性黑曲霉菌对U(VI)的吸附量达到16.19 mg/g,吸附时间90 min后趋于平衡。研究植酸改性黑曲霉对U(VI)的吸附行为规律,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以单层吸附为主;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扫描电镜(SEM-EDS)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分析植酸改性黑曲霉吸附U(VI)的机理,结果表明植酸成功引入黑曲霉表面,主要反应官能团为—OH、—PO_4^(3-)、—CONH。  相似文献   
263.
含矿层沉积相及沉积砂体是控制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利用钻井岩芯观察、岩石薄片分析、测井等资料,编制典型钻孔柱状图、地层厚度、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图等,对环县地区直罗组沉积相及其对铀矿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县地区直罗组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发育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晚期为曲流河沉积,发育河道、河漫滩、天然堤等沉积微相。沉积相对该区铀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辫状河道为铀矿化富集最有利部位;砂体厚度及沉积微相控制着铀矿化的空间展布,主要分布在辫状河道的边部砂体减薄的地带及与泛滥平原相变地带。  相似文献   
264.
基于能从根源上揭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减轻和解决拖尾现象.从LCD显示材料特性、人眼视觉特性两个方面分析LCD显示运动图像时产生拖尾现象的原因,提高液晶响应速度和全黑帧插入技术是目前LCD显示领域用来解决运动图像拖尾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5.
本文对粤东地区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矿体产状、含矿主岩、铀矿层内部结构、矿石的矿物成分、铀的存在形式、铀的分布状态及含矿主岩化学组分与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结合盆地演化、沉积相与成矿作用研究,提出了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三阶段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66.
探讨了Th、Sr元素与U伴生的地质学依据以及伴生元素的存在对U含量的FPXRF分析的干扰机理:铀样品中Th、Sr元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FPXRF仪器谱上ThLα和SrKα特征X射线对ULα特征X射线的干扰。结果表明,采用U、Th、Sr多元回归模型能有效地校正谱线重叠干扰,应用FPXRF分析铀矿样品中铀含量与推荐值相对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基本满足野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67.
268.
针对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尾矿库容积不足。新建尾矿困难的现实问题,提出利用废弃的露天坑排放尾矿的技术方案,并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排尾后的地下采场稳定性从排尾高度、应力场等方面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露天坑排尾后地下采场的稳定性,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69.
通过静态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的时间、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磷灰石用量等条件下磷灰石去除溶液中铀的行为.结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衍射和磷析出量等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天然磷灰石去除铀的机理.结果表明,一定质量的磷灰石对溶液中铀的去除量随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pH值为3~4,天然磷灰石用量为1.0 g时去除效果最好,铀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反应在120 min基本达到平衡,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XRD分析可知磷灰石主要成份是Ca5H2(PO4)3F、Ca8H2(PO4)6·H2O,扫描电镜分析与含铀溶液反应前后磷灰石矿物形貌变化不大,磷灰石对溶液中铀的去除主要以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70.
文章探讨了某贫铀花岗岩体中铀的主要存在形式、配分特点及铀如何活化迁移,指出贫铀花岗岩在后期交代蚀变过程中能为铀矿床提供成矿物质。铀矿床形成于花岗岩体中铀的强“活化区”,而不一定产在铀的高“异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