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26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24篇
物理学   41篇
综合类   167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51.
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且还给英语写作带来了困难,尤其是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人典型的曲线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的直线思维方式,尝试着分析曲线思维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以此说明写作时也要注重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2.
邓小平非常强调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治党、治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若干标准;在对国内外历史发展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以历史经验为基础,形成了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防‘左’反右”的论断。  相似文献   
53.
凤鸟纹的造型方式,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形象思维是表现与再现、抽象与具象、感情和理性、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54.
通过运用隐喻理论对科学发现、发明过程中和对科技术语表达过程中形象思维的运用加以分析,认为在科技术语翻译中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才能使译文生动、形象,为读者所普遍接受.同时通过对科技术语不同译文效果的比较,提出了几种在科技术语翻译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文章引用交际语言实践中典型的鲜活案例,剖析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语言现象,并从交际语言与逻辑思维的角度论述语言信息、事物关系同思维形式、逻辑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语言规范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56.
界定“艺术语言”、“意象”,解释“立象以尽意”的含义,论证“立象以尽意”是艺术语言的本体;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立象以尽意”的过程,艺术语言的审美过程是析象悟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7.
近代知识论真理观从主客体对立的角度出发,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某种契合关系定义为真理,结果使真理排除了人性,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考察人的认识活动,主张用实践的思维方式,从社会生活的雏度来解决真理问题,使真理具有了现实性的力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58.
建筑创作活动具有艺术与工程的双重属性 ,本文从建筑创作活动的特点出发 ,综合广义的创造力研究成果 ,从建筑创作的思维特点、建筑师的个性特征、建筑创作过程、建筑创作成果、建筑创作的源泉等方面来剖析建筑创作能力的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59.
焦雪梅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1):55-57,60
作为浪漫主义珍品,《庄》、《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都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另外,在艺术手法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但《庄》、《骚》浪漫主义精神产生的思想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对神话的接受形式亦多有差异。  相似文献   
60.
关于高校德育创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创新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树立创新的德育教师观和学生观对强化有效的德育举措十分重要,德育创新必须注重马列主义、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教育,结合信息技术和手段,积极探讨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