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71篇
力学   12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67篇
物理学   99篇
综合类   7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冯金龙  王禹 《太原科技》2012,(2):104-105
通过村庄下压煤条带法开采的实例,论述其条带参数的确定及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地表观测。  相似文献   
102.
为改善伊拉克AHDEB复杂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Khasib层小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水平井注水水窜、波及体积较小等问题,在油藏注水突破机理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注采评价优化方法研究。依据水平井井轨迹纵向穿行储层及生产特征情况,划分了3类特征井,并根据其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特征定义了5个评价指标:历史生产因子(IDH)、剩余储量因子(IDR)、生产潜力因子(IDF)、注水需求因子(IDI)和提液生产因子(IDE),建立了单井注水生产分级雷达综合评价图版,定量表征了水平井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能力,结合地层压力变化数据可实时指导油藏注水优化。结果表明,该图版可以合理评价Khasib层单井注水开发效果,单井调整后生产效果良好,研究结果为实施“一井一策”的差异化精细注水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某钢厂冷轧机穿带试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助于生产实践的结论,进一步证明了新的穿带工艺在此轧机上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粘性土土坡的稳定分析过程中,计算工作量大,并且重复繁琐的问题,编制了VB计算程序,以使设计人员从繁杂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5.
紫外单光子成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搭建了紫外单光子成像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辨率性能测试.由汞灯发出的紫外光经过大气散射、多块减光片得到了紫外单光子流.单光子直接打在微通道板上,微通道板产生的倍增电子由楔条形阳极收集,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将阳极输出的电荷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主放大器对前放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利用高速数据采集卡连续采集主放大器的输出波形,通过软件对采集波形进行处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紫外单光子10min的计数图像,并对图像进行了畸变校正.此外,通过自己设计的分辨率板,测得该系统的分辨率可达150μm.该系统在极微弱光探测成像,生物发光,空间环境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 单光子计数成像 阳极探测器 楔条形阳极 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6.
河岸杨树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截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可以有效截留和吸收地表径流水中的磷素,从而减少进入湖泊水体中的磷。笔者在平缓坡地上构建适宜的植被缓冲带并研究其生态效果,为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提供参考。 【方法】选定太湖流域4块大小为20 m×50 m不同密度的杨树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在缓冲带不同宽度处地面下不同深度(20、40和60 cm)处平行埋设PVC管,每个宽度分别设置3组淋溶管作为重复,每组3个,作为地表径流水的收集装置。分别于4、5、6、7、9月强降雨后采集水样,低温保存并测定其中磷素质量浓度。分析不同季节各宽度和密度的杨树林缓冲带截留径流水中磷素的差异,以确定适宜的河岸人工林缓冲带。【结果】① 7月径流水中可溶性磷(DP)、总磷(TP)去除率达到最大值(36.91%、26.50%),PO3-4去除率在6月达到63.30%,4、9月3种不同形态磷的去除率相比6、7月有所下降,不同月份PO3-4、DP、TP质量浓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F=2.382,2.052,2.758,df=180),去除率与时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 F=3.464,3.265,3.279; df=180)。② 径流水中污染物去除率与缓冲带密度并不呈简单的正比例关系。稀植杨树林河岸缓冲带杨树数量稀少,截留污染物能力不足; 密植杨树林河岸缓冲带由于栽植密度较大,不利于杨树自由生长,吸收含磷污染物效果不佳。栽植密度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适宜栽植密度阈值。③ 随着河岸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径流水中PO3-4、DP、TP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截留率呈现上升趋势。河岸缓冲带对PO3-4的去除率最高,其次是TP,DP效果最差。不同宽度的缓冲带对20 cm深度径流水中PO3-4、DP的去除率较高,对40 cm深度的径流水中TP去除率总体高于20 cm深度的,60 cm深度径流水中PO3-4、DP、TP的去除率最低。在不同深度径流水中的3种磷素质量浓度在杨树缓冲带前15 m宽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 F=3.232,2.808,2.175; df=180); 之后随着宽度增加径流水中PO3-4、DP、TP的质量浓度变化不显著。15 m宽度的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平均去除率接近50 m宽度缓冲带的,说明15 m宽度的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污需求。【结论】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在夏季对径流水中磷素的截留效果较好; 中等密度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有较高去除率,但不同密度杨树林对于径流水中磷素截留差异并不显著; 15 m宽度的河岸缓冲带可以有效去除径流水中的各形态磷。含磷污染物只是造成湖泊湿地富营养化因素之一,合理的河岸缓冲带还应考虑对于其他污染物的截留作用。由于磷能促进植物苗期根系生长,因此在植物生长初期对磷的去除率较大。随着植物的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磷素截留效率的动态变化尚有待长期的观测研究,以利于更为准确地评价其截留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7.
带钢表面检测中压缩感知图像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钢表面图像中存在高斯噪声、椒盐噪声,以及信号的稀疏性问题,为此研究一种压缩感知图像去噪方法,建立基于分段正则化OMP算法的图像去噪模型,经过边裂、孔洞、辊印三种典型缺陷图像去噪处理的仿真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信号稀疏度未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效可靠地重构信号,保证全局优化的同时提高了算法的运算速度;特别是峰值信噪比(PSNR)值较高,可以有效的滤除噪声污染,改善图像质量,并能满足图像实时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双辊薄带连铸技术制备了低碳微合金钢薄带,利用OM,SEM和TEM对铸态凝固组织、室温组织、析出及位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铸带的凝固组织中二次枝晶间距约为12~15μm,相对于传统厚板坯和薄板坯连铸,铸带组织得到了明显细化.铸带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比较粗大,约为250~410μm,其组织由魏氏铁素体、珠光体和不规则铁素体组成.铸带组织中存在纳米级TiC析出和短棒状的渗碳体.TiC析出没有被薄带连铸的凝固过程及二次冷却过程明显抑制.铸带组织由于铸轧力及二次冷却速率不均匀导致大量位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9.
根据STF切片理论,建立船舶在斜浪规则波下直航运动的五个自由度耦合方程,并考虑航速及球鼻艏对水动力系数的影响加以修正.此外,针对原计算公式中横摇阻尼系数项不考虑流体黏性的问题,引入Ikeda半经验公式对该项进行非线性修正,采用辛普森积分法和四阶龙格-库塔微分法分别对船舶水动力系数和各自由度随时间历程的变化进行数值计算.以Wigley系列船型和某教学实习船为例,将水动力系数、波浪扰动力及力矩和各自由度运动幅值与相关试验值、其他文献结果以及商业软件数值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经过非线性修正后,横摇运动响应结果与商业软件数值仿真结果更加逼近,其他自由度的运动响应结果与对应的试验值和其他文献结果也都较为吻合,证明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The out-of-plane mo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ecision of two-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2D-DIC). In this paper, a novel solution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conventional 2D-DIC by eliminating the effect of out-of-plane motion, including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Firstly,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using two projected laser strips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out-of-plane motion of a planar specimen. A theoretical model is then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pseudostrains caused by out-of-plane motion based on the pin-hole imaging model. Using the measured out-of-plane displacement, the captured deformed images used in 2D-DIC are amended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out-of-plane motion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Finally,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errors caused by out-of-plane mo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