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05篇 |
免费 | 1411篇 |
国内免费 | 42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433篇 |
晶体学 | 7篇 |
力学 | 353篇 |
综合类 | 66篇 |
数学 | 141篇 |
物理学 | 594篇 |
综合类 | 57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358篇 |
2021年 | 328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263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298篇 |
2016年 | 381篇 |
2015年 | 413篇 |
2014年 | 441篇 |
2013年 | 533篇 |
2012年 | 545篇 |
2011年 | 465篇 |
2010年 | 365篇 |
2009年 | 344篇 |
2008年 | 359篇 |
2007年 | 496篇 |
2006年 | 449篇 |
2005年 | 379篇 |
2004年 | 384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29篇 |
2001年 | 298篇 |
2000年 | 255篇 |
1999年 | 215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63篇 |
1995年 | 123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实现了适用于110kV高压互感器的油气分离装置。用高分子膜进行了高压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透气特性的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膜能将油中溶解气体分离。由于互感器结构的限制,安装部位是油不流动的区域,因此安装在互感器的气敏传感器要比安装在变压器的传感器灵敏度提高10倍。监测装置的成本将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92.
陈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3):8-10
本文介绍了新型防蜡降粘剂RTPP,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在原油集输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减阻、降粘作用,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及其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大庆馏余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制备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工艺,并进一步研究了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地层热阻是稠油和高凝油进行热力开采时的重要基础数据,它关系到采出原油在井筒中的温度分布。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得到油田上实际的地层热阻。本文根据热力学、传热学的原理,分析了影响地层热阻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利用实测的连续井温分布反算地层热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辽河油田三口油井的地层热阻进行了实际测算。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对多口油井进行测算,就可得到该地区的实际地层热阻值。 相似文献
995.
以固定化的假丝酵母酶为催化剂,在三段式固定床反应器内,醇油摩尔比为1∶1,采用分级流加甲醇的方式,将高酸值的酸化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探讨了酶量、溶剂量、水量、温度、反应液流速等与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关系。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适条件为酶用量、溶剂量、水量分别为油重的15%、10%、10%,反应液流速为0.8g.min-1,温度为45℃,在此条件下,产物中甲酯含量达到了90.18%。 相似文献
996.
孔喉尺度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全程调剖驱油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材料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并进行了微球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初步试验。显微图像表明,合成微球具有很高的圆球度和庞大的数量特征,可方便地在线注入油层。实验研究表明,微球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矿化度特性和弹性变形能力,能在水中膨胀1~5倍;合成微球能在岩石孔隙中运移,使注入压力和阻力系数不断增加,后续注水后仍有很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微球与聚合物溶液复合体系的阻力系数是纯聚合物驱时的8倍和水驱时的25倍左右,有加效效应和更高的提高波及体积能力。现场试验表明,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对油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显著降低高含水油井的含水率,增加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997.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断块型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单斜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褶皱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褶皱剥蚀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藏和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藏6种类型。研究区多存在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类型,其特征是以多期裂缝构成网络状储层及受不整合面和断层影响而形成的有效裂缝网络体系。油藏内部具有强非均质性,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宏观外部形态不完全受地层界线控制;当裂缝高度发育时,则地层连成块状,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可形成块状油气藏。 相似文献
998.
两种新型石油磺酸盐基复合驱油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驱油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研究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基础上,研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和磺酸盐型Gemini-石油磺酸盐两种复合驱油剂,采用TX-500界面张力仪考察了两种复合驱油剂降低胜利油田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石油磺酸盐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10-2mN.m-1,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油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3.2×10-3mN.m-1,磺酸盐型Gemini-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油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4~6)×10-4mN.m-1。与传统驱油剂相比,两种复合驱油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段盐湖相烃源岩岩样、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濮城地区沙一段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47.39%~65.33%,族组分碳同位素分布在-28.06‰~-26.29‰,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组分之间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w(Pr)/w(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甾烷w(C2920R)/w(20(R+S))为0.23~0.27,w(C29ββ)/w(αα+ββ)为0.19~0.40,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极低;γ-蜡烷含量较高,w(γ-蜡烷)/w(C30藿烷)在0.60左右,w(γ-蜡烷)/w(HC3122S)大于2.0,三升藿烷-五升藿烷呈“翘尾”状升序分布,反映了高盐度水体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未熟-低熟油特征。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其烃源灶为沙一段泥岩和部分沙三段泥岩。 相似文献
1000.
以固定化的假丝酵母酶为催化剂,在三段式固定床反应器内,醇油摩尔比为1:1,采用分级流加甲醇的方式,将高酸值的酸化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探讨了酶量、溶剂量、水量、温度、反应液流速等与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关系。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适条件为酶用量、溶剂量、水量分别为油重的15%、10%、10%,反应液流速为0.8g·min^-1,温度为45℃,在此条件下,产物中甲酯含量达到了90.1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