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7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8篇
综合类   8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选取江苏弶港地区JC-1203钻孔, 通过分析其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和概率累计曲线,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 将JC-1203钻孔0~50.00m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沉积单元(DU1、DU2、DU3、DU4和DU5). 研究表明: DU1段(0~4.00m), 中值粒径(Md)为3.40~4.94Φ, 平均4.31Φ, 分选系数(δ1)为0.94~1.82, 平均1.24,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由跃移?–悬浮两组分构成, 滚动组分缺失, 反映了MIS1末期研究区为潮坪相沉积环境; DU2段(4.00~27.39m), Md为1.96~4.87Φ, 均值3.30Φ, δ1为0.54~2.17, 均值1.25,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中?–末期为潮流沙脊相沉积; DU3段(27.39~37.33m), Md为1.90~4.18Φ, 均值2.79Φ, δ1为0.54~2.24, 均值1.34,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早?–中期为滨海相沉积环境; DU4段(37.33~45.54m), Md为4.14~6.79Φ, 均值6.00Φ, δ1为1.5~2.3, 均值1.8, 概率累积曲线形态复杂多变, 反映研究区MIS3中?–末期的陆相河流沉积环境; DU5段(45.54~ 50.00m), Md为3.18~6.40Φ, 均值4.94Φ, δ1为0.99~1.97, 均值1.67, 曲线形态以滚动?–跃移?–悬浮三单元构成为主, 反映研究区MIS3早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2.
一种低声速沉积层海底参数声学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梦竹  李整林  周纪浔  张仁和 《物理学报》2019,68(9):94301-094301
软泥底环境下沉积层参数的声学反演是国际水声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浅海中,当高声速基底和海水之间存在一层低声速(小于海水声速)的沉积层时,小掠射角情况下不同频率声传播损失会出现周期性增大现象.基于此现象,提出一种适用于低声速沉积层的海底参数声学反演方法.首先,推导给出小掠射角情况下传播损失周期增大的频率间隔与沉积层声速、厚度及近海底海水声速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其次,利用一次黄海实验中软泥底环境下的宽带声传播信号,提取了小掠射角下传播损失增大的频率周期;再次,把该解析表达式作为约束条件,结合Hamilton密度与声速的经验公式,采用匹配场处理反演给出沉积层的声速、密度、厚度及基底的声速、密度;然后,利用声传播损失数据反演得到泥底环境下不同频率的声衰减系数,通过拟合发现泥底声衰减系数随频率近似呈线性关系;最后,给出了双层海底模型和半无限大海底模型等效性的讨论.反演结果为低声速沉积层海底声传播规律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海底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对喇萨杏主力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沉积过程和模式演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重点指出形成该三角洲的河流属中等流量和中等含沙量的河流。指出从葡萄花到东部出水口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由北向东偏转的、受吞吐流场控制的弧形砂岩发育带,该带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5.
川东北部香溪群的地震相和有利储层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部地区香溪群是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北东向主河流发育带是该河流沉积体系的骨架。下凹充填、丘形反射地震相分布带正是主河流带的地震响应。砂岩储层的物性和有利储层带的分布均受此河流沉积体系的影响。勘探中应充分考虑主河流发育带控制有利储层带展布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36.
黄山逍遥溪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黄山逍遥溪剖面17个样品的分析,得出下述见解:1粒度参数和CM图象反映,该处沉积物大都未经改造就进入新环境,反映近源沉积的多变的环境。2.Fe^3+/Fe^2+含量测定表明,该处第四纪期间最低年均气温并未低于0℃,因此不具备冰发育的条件,3、该剖面CaO的淋溶强于黄土发育区,氧化和的比值反映出多数情况下较高年均气温与多雨期一致,反之亦然。4.孢粉样品揭示中更新世至多经历过从温暖→干凉→湿热  相似文献   
37.
本文应用岩相古地理理论对南盘江地区的一些地质构造进行了再认识:由于区内南盘江壳断裂及百色壳断裂的存在,引起了中三叠世岩相的剧烈变化;尼拉背斜不是一个以构造应力为主形成的背斜构遣,而是一个由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相沉积隆起形成的两侧反倾斜的沉积构造;对永和断层引起的局部地段两盘地层错移方向与应力分析的错移方向相反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8.
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和方法.以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基础,把西露天矿区元宝山组自下而上划分为湖泊三角洲体系和扇三角洲体系、冲积扇体系、曲流河体系、辫状河体系.比较详细地剖析了各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再现了聚煤期及其前后的沉积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39.
Although petroleum exploration is being conducted in the Hong Kong region,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ave never been found in this area.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only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rock exposed in Hong Ko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very rich in organic matters, which has an averag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f 1.9% and chloroform bitumen ““A““ range from 0.14% to 0.24%. The total hydrocarbon content varies from 880 to 1800 pp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atio is specific from 5 to 9. The index of pyrolytic hydrogen is up to about 600 mgHC/gTOC.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The lamalginite is the major maceral of the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lso suggest that the organic materials of the source rock are of type I and type Ⅱ1, with abundant gammacerane, γ, β-caro-tane and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which indicate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salt water and brackish 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the source rock has evolved into a mature phase.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found within calcite veins in cracks of the source rock, indicating that hydrocarbon has been generated and a secondary migration has happened. The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about 200-300 m thick, thus having considerable hydrocarbon potential. The discovery of the high 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will certainly provide insight on hydrocarbon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  相似文献   
40.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须家河组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湖相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滨岸和海湾六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海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在须四早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褶皱成山,使研究区与阿坝海域完全隔绝,整个四川盆地真正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