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1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化学   486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194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423篇
物理学   1504篇
综合类   33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使用有限元算法计算无机玻璃板在刚体弹体冲击下的响应过程,分析其损伤破坏机理. 通过计算发现无机玻璃板受冲击时,先出现径向裂纹,之后分叉形成环向裂纹,在径向裂纹与环向裂纹的交错作用下,无机玻璃板破裂成碎块. 无机玻璃板径向裂纹的出现是其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而环向裂纹的出现则为无玻璃板吸收了大量冲击产生的能量. 厚度一定的无机玻璃板在刚性弹体特定速度范围内的冲击作用下吸能效果较好,这为无机玻璃板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2.
973.
静态破碎技术近年来在混凝土构筑物的拆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该技术应用于钻孔灌注桩桩头的破除是一种新的破除方案,可以避免粉尘和噪音污染。为了分析桩头静态破碎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裂纹发展规律,利用RFPA2D软件建立了桩头裂纹发展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破碎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当膨胀压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裂纹开始产生,随着膨胀压的增大,在尖端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得以继续发展;当膨胀孔直径为40mm时,在灌注破碎剂大约7h后膨胀压达到20MPa,混凝土开始产生裂纹;膨胀孔裂纹大致呈两条或三条形式发展,一条伸向最小抵抗线方向,其余指向相邻膨胀孔;直径为600mm和800mm的桩头在应力场分布和裂纹发展模式上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74.
为了掌握常规设计方法下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连续的开裂特征和破坏模式,从而优化结构设计,对此类结构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设计方法下桥面连续构造抗裂性能差,在较低荷载下便会出现开裂;裂缝分布集中在桥面连续区域1.2 m范围内,裂缝数量少;试件破坏模式是剪力钉被剪断随后连接板钢筋屈服。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滑移的梁相比,考虑滑移的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将提高,极限荷载取决于剪力连接件抗剪强度;栓钉间距、连接板厚度的增加能提高桥面连续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栓钉直径对桥面连续的开裂荷载影响不大,但对其承载力影响较大;连接板底部与钢梁做无粘接处理可以大幅提高桥面连续开裂荷载。  相似文献   
975.
罗俊 《力学学报》1994,2(4):84-92
本文通过对蓬安县三元水库大坝外坡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而运用岩、土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反算推论出了裂缝的产生不是深层坝体土滑动引起的,而是局部浅层坝体土在水的诱发作用下作蠕滑-拉裂变形所产生的。在明确了大坝裂缝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一系列相应整治工程措施,以达到彻底根治裂缝和稳固大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实例分析了动态断裂过程所固有的典型动态作用,基于断裂孵化时间理论的时空结构方法提出了固体材料断裂的统一解释.此外,还提出了计及尺度效应的广义断裂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准脆性非均质材料的多尺度断裂,并证明此模型基于实验室尺度的实验数据可以预测更高尺度(真实尺度)的宏观断裂.  相似文献   
977.
采用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对含相互垂直和相互共线两种裂纹缺陷介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边裂纹缺陷处应力集中程度远大于试件的内部裂纹缺陷处应力集中程度;当裂纹从垂直内部裂纹缺陷的端部再次起裂时,表现为Ⅰ/Ⅱ复合型断裂;起裂后,裂纹的断裂模式很快由Ⅰ/Ⅱ复合型向Ⅰ型转化;而对于内部共线裂纹缺陷而言,裂纹的起裂和扩展始终表现为Ⅰ型断裂形式。当内部裂纹缺陷垂直于边裂纹时,内部垂直裂纹缺陷对边裂纹扩展的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扩展速度均有抑制作用;且当裂纹再次从内部垂直裂纹缺陷处起裂后,裂纹的扩展速度和应力强度因子也较共线裂纹缺陷时的高;裂纹扩展速度与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8.
The effect of γ-irradiation on slow crack growth (SCG) in a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 (MDPE)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behavior of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and a recrystallized HDPE (RCHDPE). The three materials exhibited the same dependence on dose up to 3 Mrd. The HDPE became brittle above 50 Mrd. The resistance to SCG of MDPE and RCHDPE increased very rapidly with dose above 3 Mrd, until at 50–80 Mrd their resistance to SCG became extraordinarily high. This high resistance to SCG was accompanied by a transition from crazing to shear deformation at the root of a notch. It was found that fo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crosslink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short chain branches for increasing resistance to SCG.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Polym. Sci. B Polym. Phys. 36: 2349–2354, 1998  相似文献   
979.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路堤,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引起地下温度场重新分布,使得路堤两侧的天然地表下多年冻土融沉,造成整个路堤应力场局部出现应力集中,导致路堤的两侧出现了大量的纵长宽大裂纹。这些裂纹在上覆荷载作用,尤其是列车动荷载或者地震作用下,有可能发生路堤的突然沉陷,严重危害行车安全。就路堤应力集中现象来讨论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力学机理,即裂纹扩展主要受拉应力作用,而裂纹的扩展角受剪应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980.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Mach reflection’, which is the reflection of an obliquely incident solitary wave by a vertical wall, is presented. F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nalysis, the two-dimensional Boussinesq equation is us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equation in space,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linear triangular element and the conventional Galerkin method is applied. The combination of explicit and semi-implicit schemes is employed for the time integration. Moreover, one of the treatments for the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in whic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linearized Boussinesq equation in the outside domain is linked to the discrete values of velocity and water elevation in the inside domain, is applied for the modeling of the Mach reflection problem.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