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数学   3篇
综合类   4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多杀巴斯德氏菌是养殖动物(鸡,猪,牛等)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以16S-23S rDNA间区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PCR引物鉴定多杀巴斯德氏菌.通过对多杀巴斯德氏菌ITS-IA(含有tDNA-Ile和tDNA-Ala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的测序和与GenBank中序列的BLAST,设计筛选了一对特异引物PS-F/PS-R.对引物的特异性和有效性,用PCR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的多杀巴斯德氏菌标准菌株和分离菌株都能被检出,而全部39株非多杀巴斯德氏菌都没有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检测灵敏度能达到102CFU/mL.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了的PCR鉴定方法是省时的和可靠的,整个过程只需要20 h,而传统的鉴定方法需要至少5 d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2.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樟科3个属的5种植物的子房作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雌蕊均由1心皮构成.这一结果支持Cronquist等关于樟科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问题的看法,而与《中国植物志》及国内外其他有关著作中对樟科雌蕊的描述不同.根据雌蕊结构的证据对与樟科(或樟目)系统发育有关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3.
根据位点特异性频率模型(site-specific rate model),利用PAUP软件,对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不同密码子位点的数据模块分别进行了豉甲科和水生肉食亚目在亚科或科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获得的系统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位点特异性频率模型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标记来进行昆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上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4.
采用 PCR直接测序法测定了杨属 5个组主要代表种的 ITS全序列和叶绿体 Trn L-Trn F基因间隔区序列 ,通过序列分析探讨杨属植物各组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规律。杨属 ITS序列长度为 594 bp,其中 ITS-1是 2 2 0 bp,ITS-2为 2 1 0 bp,5.8s是 1 6 4bp,青杨组部分种在 ITS-2区有一段 9bp碱基的缺失。G+C含量大约是 6 9%。ITS-1序列的碱基变化以转换和颠换为主 ,而 ITS-2序列则以转换和插入、缺失形式存在。具有系统发育意义的信息位点主要分布在 ITS-2区间。从序列分析所得系统树可看出 ,杨属为单系起源 ,其 Bootstrap值支持率达到 1 0 0 %。各组在杨属中明显是独立的 ,黑杨组、胡杨组、青杨组和大叶杨组 4组亦为单系起源 ,并得到了 Bootstrap值的有力支持 ( 97% )。白杨组起源较早 ,而胡杨组和黑杨组则起源较晚 ,白杨组与其它各组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各组在分歧以后沿着各自的方向演化。ITS全序列分析对研究杨属各组间系统发育关系是一种较好的分子标记。杨属 Trn L-Trn F基因间隔区序列长度约 350 bp左右 ,但由于插入和缺失造成长度上的较大变化 ,使其具有系统发育意义的信息位点大大高于以前在其他植物上的报道 ,未能很好地反映出杨属 5组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ITS序列分析表明青杨组遗传变化较  相似文献   
125.
新疆古代居民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于古代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段 .这一地区的人群在人类学上呈现出东亚与欧洲之间的混合特征 .由于这一地区处于人际交叉地带 ,地理位置上无天然的屏障 ,且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的迁徙、混合和战争 ,仅仅从现代人的遗传特征和核酸序列来推测古代中亚各民族的起源和迁徙必然会受到这些历史过程的影响 ,而使用古 DNA来研究西域古代群体的遗传结构无疑是对这一问题的近距离考察 .本文通过对所采集的样本中的线粒体 DNA进行序列分析 ,为了解新疆各民族的起源、发展、融合与分化的历史轨迹提供了必…  相似文献   
12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传统的方法很难鉴别微生物的差异,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尤其适合于常规方法失效的情况下.该技术的主要程序是:先从微生物中直接提取DNA,对DNA进行PCR(PolymericChain Reaction)或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扩增,然后进行DGGE(DenaturingGradient Get Electrophoresis)电泳,或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rgth Polymorphism),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v)分析等,之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网上基因库进行对比,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此方法是直接从样品中提取总DNA,中间不会造成菌株的富集或衰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此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很有效.  相似文献   
127.
水稻内生优势菌--成团肠杆菌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水稻越富品种中分离到一株代表性的内生菌株YS19,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YS19菌株DNA的G+C含量为55.1%,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模式菌JCM1236(ATCC27155)的DNA同源性为90.1%,因此将YS19菌株归为成团泛菌.而以16SrDNA基因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YS19与JCM1236的16SrDNA基因的同源性仅为93.9%,并且处在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说明两者具有不同的起源,即成因泛菌具有很大的异源性.  相似文献   
128.
选择8种观赏价值较高的石斛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8个关键花性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应用系统发育独立对比分析(PIC)的方法,检测石斛属植物花性状的系统发育保守性,以及石斛属植物花各性状的关联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花开口大小、花瓣面积、中萼片面积、花梗宽表现出强烈的系统发育保守性.中萼片面积与花瓣面积以及侧萼片面积间...  相似文献   
129.
系统发育分析在古DNA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介绍了系统发育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各种构树方法的统计学基础,阐述了各种分析方法在古DNA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系统发育分析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以及古DNA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其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0.
正科学家重建柏科早期化石类群系统发育树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杉木属是现生柏科中最早分化出的类群,然而尚未有研究揭示这些类似杉木的早期柏科化石类群在柏科系统树中的精确位置。它们是位于柏科系统树基干的不同演化等级,还是属于一个包括现生杉木在内的单系类群,仍然是一个疑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史恭乐与国外同行组成的"蒙古白垩纪植物"研究团队系统研究并整体重建了产自蒙古国早白垩世的化石新种"周氏似纵(Elatides zhoui sp.nov.)"。研究成果10月8日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