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0篇
  免费   1685篇
  国内免费   1646篇
化学   3756篇
晶体学   347篇
力学   960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361篇
物理学   4621篇
综合类   507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952篇
  2010年   720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2篇
  195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有效辅助工程师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服务系统方案,针对其技术特征,提出一种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DPSO)与帕累托(Pareto)结合的配置规则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产品服务系统配置规则模型及构造Pareto-DPSO算法模型.Pareto-DPSO算法基于Sobol序列的频率初始化方法及离散化粒子更新方式,将连续粒子映射到十进制离散空间;并利用Pareto进行多目标下粒子优劣性评价,以获取非支配的最优规则集.以汽车产品服务系统方案配置设计为例,经与常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及DPSO算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对于解决多维空间内产品服务配置规则挖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颗粒流软件建立了路堤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交通荷载下无筋路堤、普通土工格栅加筋和带加强节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不同动力响应.通过比较不同工况的位移矢量图和颗粒接触力分布情况,发现由于加强节点的存在,带加强节点的土工格栅比普通土工格栅能更有效地减少路堤顶部的累积沉降,限制边坡的隆起;相比无筋路堤,加筋路堤的加载板正下方颗粒接触力集中形成柱状承载结构,能够有效地将上部荷载均匀传递给下部土体.  相似文献   
993.
用数学规划法求解换热网络优化问题,当换热网络模型考虑所有分流情况时,会包含大量的连续和离散优化变量,因此对大规模换热网络的优化求解非常困难。相比有分流模型,无分流的网络模型结构简单,变量少,求解难度低。本文以分级超结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无分流换热网络模型,以年综合费用为优化目标,提出用单层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综合无分流换热网络,即在生成无分流换热网络结构变量的同时,生成换热负荷变量。相比有分流同步综合模型,不考虑分流的同步综合模型的复杂度和求解时间显著降低。采用两个典型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机器人在与人交互过程中对指定人体目标的跟踪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体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人机交互中的人体目标跟踪算法.将所有干扰区域看作候选目标,通过建立基于重叠率的粒子分布模型,确保粒子集可以通过均值偏移收敛到所有的候选目标,并减少粒子数量.以权重距离总误差和目标尺寸作为聚类条件,将粒子划分到相应的候选目标粒子集中,最后选择最优的候选目标作为跟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避免周围相似物体的干扰并准确跟踪目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995.
并联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特别严重,为此本文以其3个主动执行器的电能消耗最小化为目标对3-RRR平面并联机器人进行尺度优化。在3-RRR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分析了3-RRR机构常见的4种工作模式。采用粒子群算法确定3-RRR机构的连杆和平台质量的最优值。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工作模式下,优化后执行器的力矩值均较小,消耗的电能得以降低,其中工作模式2的性能最佳,在执行相同的轨迹跟踪任务时,其执行器跟踪误差收敛较快,消耗的能量最少。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分形计盒维数计算模拟裂纹扩展信号的分维数,运用改进的能量差法自动拾取断裂信号的初至时间,依据时间差定位方法(TDOA)的原理和适应度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得到最终的定位结果。试验采用均质的有机玻璃,用铅笔芯断裂信号来模拟裂纹扩展信号,通过在3个已知坐标点做若干次铅笔芯断裂试验,最终得到的定位结果显示,依据时差法原理,采用分形计盒维数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定位方法有其可行性,准确度较好。此方法给结构损伤的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了镁合金基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生物复合材料.利用动物体内埋植实验和SBF浸泡实验分别对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植入组,植入一定的时间后,取植入物周围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和组织分析;将复合材料恒温浸泡于SBF溶液四周后取出,通过检测复合材料表面生长磷灰石的能力作为评价该材料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是植入物周围出现组织增生,有结缔组织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未见明显的组织炎症反应,无多核的巨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的浸润;复合材料浸泡于SBF溶液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类骨磷灰石.表明镁合金基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无细胞毒性,不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能诱导磷灰石的形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98.
文中基于PFC2D 非圆颗粒单元的二次开发,通过制备两种不同初始颗粒定向的数值试样,分别为水平定向(H试样)和竖直定向(V试样),研究了初始组构对砂土直剪力学性状的影响.数值试验过程在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颗粒定向试样直剪宏观力学响应的同时,从颗粒尺度层面探讨了不同颗粒定向试样的初始组构特征,揭示了初始组构影响砂土直剪的细观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颗粒竖直定向的试样其抗剪强度要高于水平定向试样,在细观机理上不同颗粒定向试样的初始平均接触数有关.  相似文献   
999.
The relation between O2 pressure and composition in the pulsed‐laser deposition of fluoroapatit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on‐axis and off‐axis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obtaining a pure fluoroapatite film without OH groups. Through this, it was found that an O2 pressure of 10 Pa, combined with an off‐axis method, results in P/Ca and F/Ca values (0.6 and 0.2, respectively) that match closely with a stoichiometric composition of Ca10(PO4)6F2.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is optimized film was almost pure fluoroapatite, with no evidence of any OH groups originating from hydroxyapatite. X‐ray diffraction also revealed that this fluoroapatite film crystallizes with a c‐axis orientation perpendicular to its surface.  相似文献   
1000.
Doped or undoped gallium nitride compounds (GaN/InGaN), usually grown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 method, are at the heart of blue and green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Growth uniformities, such as the excited wavelength, luminous intensity and film thickness, critically influence their application in LED devices. In this paper, growth of GaN compounds in a MOCVD reactor, capable of a one‐time production of 36 × 2” wafers of nitrid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examine growth uniformity across the wafer and from wafer to wafer, the reactor is divided into Zone A, Zone B and Zone C according to distance to the center of the graphite suscepto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ch zone offers a straightforward view of the mean excitation wavelength, luminous intensity, film thickness and their standard deviations. Conformity of the growth uniformity in each zone is further checked comprehensively through averaging across‐wafer and wafer‐to‐wafer variables and their standard deviations. Zone B is found to retain excellent wavelength uniformity, since it is located at the middle of the susceptor with weaker effects of the susceptor edge and of the inlet gas flow. Zone A, at the center of the reactor, has the best mean intensity and thickness uniformities due to a well control of the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uring the growth. And Zone C is worst in all uniformities and should be the main focus when optimizing the reactor. The above experimental analysis reveals the principles common to the MOCVD technique, and provides a basic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window to improve the cycles with considerable reduction of the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