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1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377篇
化学   1261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172篇
物理学   6647篇
综合类   7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X射线衍射摇摆曲线的计算机模拟是一种获得材料晶体质量参量的有效方法,其中材料本征摇摆曲线的计算是计算机模拟的基础。用X射线动力学理论计算了Hg1-xCdxTe和Cd1-zZnzTe本征反射率曲线,并研究了组分、膜厚分别对本征反射率和半峰全宽的影响。结果表明Hg1-xCdxTe和Cd1-zZnzTe的本征反射率和半峰全宽与材料组分和厚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且该依赖关系取决于X射线在材料中的散射和吸收的相对强弱。薄膜的厚度也是直接影响本征摇摆曲线峰形、半峰全宽和反射率的重要因素,当薄膜厚度小于穿透深度时,表征本征反射率曲线的各个参量均与薄膜厚度有直接的关系。对于(333)衍射面,碲镉汞材料厚度大于7μm后,本征反射率和半峰全宽将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2.
Solc型双折射滤波器离轴消光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煜  刘立人等 《光学学报》2003,23(2):59-163
提出了一种Solc型双折射滤波器的离轴消光比的一般性计算方法,利用所得结果模拟出了Solc型双折射滤波器的锥光干涉图以及发散光积分消光比与波长和发散角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推算的合理性,此外本方法也适用于计算各种类型双折射滤波器的离轴消光比。  相似文献   
43.
林维德  刘宪周 《光学学报》2003,23(8):93-996
研究了在均匀分层介质中构成标准矢量波函数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均匀分层介质中构成标准矢量波函数一般需遵循Morse-Feshbach判据外,领示矢量只能选取与折射率变化方向一致的那根坐标轴单位矢量。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对领示矢量的选取条件可以放宽为只需遵循Morse-Feshbach判据即可。  相似文献   
44.
基于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的过渡波导功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既定尺寸下减小斜坡波导和弯曲波导的功耗,设计了4种过渡波导形状函数。用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FD-BPM)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过渡波导形状的选取与坡度和曲折角存在条件有关,并给出了条件表达式及其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5.
应用波分复用改善像束传像系统像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空间波分复用系统中包散元件的色散平均效应,用线扩散传递函数研究了像束传像性质,由光学成像的本征理论用像束成像信息量分析了波分复用改善像束传像像质的机制,并从实验上验证了上述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46.
波导调制器的光束传播法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国良  候林 《光学学报》1997,17(10):374-1379
以光束传播法分析马赫-陈德尔型波导电光强度调制器的波导宽度,Y型分支角、调制电压等参量与器件特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M-Z波导电光调制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7.
刘璐  王江波  俞水清  汤俊雄 《光学学报》2004,24(12):590-1594
提出级联佛克脱型原子滤光器(Linked VADOF)的新构想。从理论上分析并计算了级联佛克脱型原子滤光器的透射谱。结果表明,级联佛克脱型原子滤光器将佛克脱型原子滤光器的多峰改造为单峰结构,具有比佛克脱型原子滤光器更窄的线宽和更高的噪声抑制比。将这种新型结构应用于激光信标锁频。该锁频方案提高了信标光频率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发射端采用级联佛克脱型原子滤光器锁频,接收端采用法拉第型原子滤光器(FADOF)滤光的新型卫星激光链路系统。外场初步联调实验表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1H,13C,14N and15N NMR measurements are reported for four mesoionic 1-oxa-2, 3, 4-triazoles containing exocyclic nitrogenous groups. The NMR signal assignment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previously published for some corresponding oxatriazoles. The results obtained support the proposed cyclic mesoionic structures for the compounds studied. The questions of possible charge delocalization and valence tautomerism are addressed. Compound with N H as a exocyclic group (Fig. 1) is found to be relatively unstable, this is attributed to proton migration in the corresponding non-cyclic form of this molecule.Published in Khimiya Geterotsikiicheskikh Soedinenii, No. 9, pp. 1260–1263, September, 1995.  相似文献   
49.
通过采用预估校正的时域有限差分法求解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我们研究了飞秒激光脉冲在三能级有机分子(4,4-二甲氨基二苯乙烯分子)介质中传播时脉冲的频谱演化情况.在单光子共振情况下,即入射脉冲频率等于1、2能级之间的共振频率,对大面积入射脉冲,由于强的二次激发的作用,电场频谱中出现了在ω32附近振荡的频率成分,ω32是2、3能级之间的共振频率,说明对大面积入射脉冲二能级模型已经失效,需要采用多能级模型来描述分子介质.在双光子共振情况下,即入射脉冲频率等于1、3能级之间的共振频率的一半,由于介质中放大的自发辐射和四波混频的作用,部分入射脉冲能量转化为高频和低频电场成分的能量,分子介质表现出了很强的光功率限幅特性.  相似文献   
50.
One of the modern high technologies which has advanced enormous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is glass fiber technology. This i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glass fibers for lighting purposes and for the optical transfer of analog and digital data with a high transfer density. The technical demands made on the glass fibers required for data transfer, the optical waveguides, are extremely high and are already fulfilled to a large extent by industry. At present about four million kilometers of fiber, worth ca. 800 million DM are produced worldwide (10%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Numerous chemical processes take place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waveguides. However, in contrast both to the high and constantly growing demands on the quality and to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volume of such fibers, little is in fact known about the reactions involved. The present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develop a picture of the multifarious re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course of this technical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data and our ow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