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80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1276篇
化学   8333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938篇
综合类   157篇
数学   468篇
物理学   1759篇
综合类   13254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623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794篇
  2014年   1068篇
  2013年   1477篇
  2012年   1277篇
  2011年   1238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1127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1402篇
  2006年   1281篇
  2005年   1115篇
  2004年   1014篇
  2003年   1020篇
  2002年   825篇
  2001年   726篇
  2000年   615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以变截面筒体高层建筑结构为例,讨论了过量降水对重要建筑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过量降水引起的非均匀地基变形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顶端侧移、层间侧移、上部结构的翘曲位移、地基和基础结构底部应力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73.
三角帆蚌对水体Cr,Pb和Cd的净化与吸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对水体Cr,Pb,Cd污染有明显的净化能力,持续处理12d,能使水体Cr,Pb,Cd含量分别下降83%,77.6%和72%。蚌体的斧足、鳃、外磁膜、体表粘液、肝脏、肠道和生殖腺等组织对3种污染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不尽相同,其中分别以体表粘液、鳃和肝脏最为显著。3种污染物进入蚌体的速度很快,其组织吸收量一般在第3天即可达到较高水平。进入蚌体的污染物,可在组织转移和重新分布。研究结果为生物治理Cr,Pb,Cd等重金属污染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74.
75.
 利用球磨法制备石墨-六角氮化硼微晶混合物,并在6.1 GPa、800~1 500 ℃条件下与水进行高压反应,以便研究用水作触媒合成B-C-N三元化合物的可能性。通过对反应产物的XRD、XPS谱分析发现:高压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产物中出现再结晶石墨,其晶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没有出现再结晶六角氮化硼,也未出现立方氮化硼。在球磨不充分条件下,石墨-六角氮化硼混合物的XRD谱没有完全弥散,它们与水高压反应时,能观察到石墨与立方氮化硼分别结晶的现象,但都没有形成B-C-N晶化结构。  相似文献   
76.
几种旱生植物水分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梭梭(Halorylon ammodendron)等几种典型荒漠旱生植物在干旱环境下体内含水量、相对合水量、水分饱和亏缺、自由水、束缚水、水势、离体枝叶吸水速率等的变化及其与植物抗旱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分布参数的方法,建立了水源热泵中普遍采用的壳管式蒸发器稳态数学模型.通过中高温水源热泵试验台的实验数据同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应用此数学模型对中高温工质HTR01、HTR02及R134a在蒸发器典型制热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三种工质制冷剂侧换热系数沿管长的变化关系并对三种工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采用中高温工质的水源热泵换热器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顶板裂隙水对锚索支护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巷道顶板岩层裂隙水对岩石具有软化、泥化和膨胀变形作用,影响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元程序计算分析了岩层裂隙水软化岩石和降低锚杆/锚索锚固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得出对砂质泥岩顶板在未受采动影响,且含水率小于1%时裂隙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不大.图5,表5,参7.  相似文献   
79.
An analytical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bending-torsi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ylinder with an arbitrary cross-section and partially submerged in water. The compressibility and the free surface waves of the water a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analysis. The exact solution of structure–water interaction is obtained mathematically. Firstly,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velocity potential of the water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The unknown coefficients in the velocity potential are determined by the longitudinal and circumferential Fourier expansions alo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and are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integral equations including the unknown dynamic bending deflection and torsional angle of the cylinder. Secondly, the force and torque acting on the cylinder per unit length, provided by the water, are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 water dynamic pressure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ylinder. The general solution of bending-torsion vibration of the cylinder under the water dynamic pressure is derived analytically. The integral equations included in the velocity potential of the water can be solved exactly. Finally, the eigenfrequency equation of cylinder–water interaction is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cylinder.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for elliptical columns partially submerged in water are provided to sho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 method.  相似文献   
80.
河流生态系统合理生态用水比例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构建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比例模型,遵循生态需水比例和生态用水比例的相关关系,以生态需水比例为标准,确定生态用水比例,然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用水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当地水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合理生态用水比例。以海河河流生态系统为例,视其河道内生态系统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为生态修复目标,计算河流系统生态需水,得到其生态需水的阈值区间为[16%~66%]。然后计算了1999—2002年海河实际生态用水比例,表明生态用水一直没有得到满足。最后通过与海河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确定海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合理生态用水比例应维持在(16%~46%)的阈值区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