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1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78篇 |
晶体学 | 12篇 |
力学 | 20篇 |
综合类 | 15篇 |
数学 | 7篇 |
物理学 | 124篇 |
综合类 | 10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混凝土材料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强度等级,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耗,从混凝土双掺技术出发,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参合物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预测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矿物掺量对混凝土强度有重要影响,可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掺杂物对混凝土... 相似文献
902.
903.
自然铜、蛇含石、代赭石与磁石均为含铁矿物药,市场上多见伪品或混用现象,这与矿物学鉴定不准确有直接关系。通过性状观察及反光镜鉴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微量元素光谱半定量、红外光谱等测试对4种含铁矿物药进行矿物学及谱学鉴定。结果如下:(1)性状鉴定显示矿物药自然铜、蛇含石矿物学均归属为黄铁矿,代赭石为赤铁矿混有少量褐铁矿,磁石为磁铁矿。(2)反光镜测得自然铜反射率约53%,蛇含石反射率约50%,代赭石反射率约47%,磁石反射率约20%,均无内反射,为均质体。(3)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自然铜为立方体,蛇含石为结核状集合体,代赭石为粒状,磁石为块状。(4)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自然铜样品中主要衍射线为2.704(10),1.631(9)和2.513(8),黄铁矿含量约95%,褐铁矿5%。蛇含石样品中主要衍射线为2.705(10)和1.631(10),黄铁矿含量约99%。代赭石样品中主要衍射线为2.702(10)和2.519(9),赤铁矿含量约95%,另可见3.351(10),4.250(8)和1.800(8),石英含量约5%。磁石样品中主要衍射线为7.030(10),2.957(9),2.525(8),2.094(7)和1.460(6),磁铁矿含量约98%。(5)微量元素光谱半定量分析显示4种矿物药中均含有Cu,Mo,Co和Mn,微量元素种类与含量差异在于自然铜中含有Yb和B,蛇含石中含有Pb,Sn,Ni和Yb,代赭石中含有Zn,Pb,Ga,V,Ge和In,磁石中含有Zn,Pb,Ni,Be和Sr。(6)红外光谱曲线显示自然铜特征谱线417和343 cm-1;蛇含石特征谱线413和345 cm-1;磁石中特征谱线569 cm-1;代赭石特征谱线1 083,531,452和320 cm-1,石英含量5%,特征谱线1 083,799,698和398 cm-1,软锰矿少量。综上,单纯使用性状鉴定不易有效区别4种含铁矿物药,而辅以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测试则能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904.
研究石柱黄连不同器官及其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特征,探究黄连根茎矿质元素间及其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了15组石柱黄连植株和根际土壤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所得数据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石柱黄连根际土壤中锰、磷、镁、镉、汞等元素含量的变异性较大,部分采样点土壤中镉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在检测的18种元素中,黄连植株中钙、镁、磷、钾含量最高,其次是铁、锰、锌,再次是锶、铜、镍,最后是铅、钒、钴、镉、钼、铬、砷、汞。须根对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强于根茎或地上部;黄连根茎对锌的富集能力强于须根或地上部;地上部对钙、磷、钾、铬的富集能力强于须根或根茎。Spearman分析表明黄连根茎矿质元素间、黄连根茎与土壤中矿质元素有一定相关性,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柱黄连不同器官中矿质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以此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黄连根茎及须根的粉末样品;黄连根茎中矿质元素间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连根茎与土壤中矿质元素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05.
为研究饱水和初始损伤对冲击荷载下花岗岩宏观和微观破坏特征的影响,开展了X射线衍射、霍普金森和扫描电镜试验,利用分形维数对花岗岩的破碎块度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图像放大倍数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分析了冲击荷载下饱水后花岗岩的微观致裂机制。结果表明:饱水后花岗岩中角闪石、钠长石、微斜长石和石英的占比减少,高岭石占比显著提高;随着初始损伤的增大,花岗岩的动态峰值应力逐渐减小,而破碎程度和块度分形维数逐渐增大,且初始损伤对块度分形维数的影响大于饱水的影响;随着初始损伤的增加,断口出现更多的微裂纹和碎屑,断口图像的分形维数也逐渐增加;放大倍数在400~3 200范围内时,断口图像分形维数随着图像放大倍数的增大而增加,超过3 200后,分形维数减小。 相似文献
906.
潘声旺;宋一鸣;孙晋涛;周钰潇;毛勇坡;李娟;董仕萍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5(4):937-948
通过对攀西地区典型采矿区、普通果园种植的5年龄芒果(即矿区芒果、普通芒果)中目标元素的检测分析,评估矿区环境对芒果品质的影响效应. 以栽培品种“凯特”为例,对比分析不同种植区域芒果中砷、汞、铬、镉、铅、铜、锌、钙和镁等目标元素含量,借助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c)、危害商(HQi)和危害指数(HI)等标准,对芒果中目标元素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矿区芒果中目标元素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芒果,镁质量分数(36.82±3.25 mg/kg)最高(n = 5,P>0.05),钙质量分数(34.62±2.44 mg/kg)次之(n = 5,P<0.01),汞质量分数(0.9±0.3 μg/kg)最低(n = 5,P>0.05);除铅质量分数(0.1079±0.0016 mg/kg)略高于国家限量标准(0.10 mg/kg)外,其余目标元素均未超标. 在污染水平方面,除矿区芒果中单因子污染指数PPb(1.0790±0.0347>1.0)处于轻污染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c(0.8221±0.0242>0.7)超过食物安全警戒线外,其余元素的Pi值、普通芒果的Pc值(0.5972±0.0137)均未超标(1.0、0.7),为未受污染或安全等级状态. 在积累趋势方面,普通芒果中除Pb的生物积累系数(BAF)低于矿区芒果外,其余元素的BAF均大于矿区芒果. 食物摄入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芒果摄入量情况下,矿区芒果相较于普通芒果、儿童相较于成人更易产生健康风险. 总体上,矿区芒果受污染程度高于普通芒果,且主要源于Pb污染;但其污染水平尚不足以诱发健康风险,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907.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了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该文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厘清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指出其已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单链研究,向多链交叉、异链融合和全链延长的战略延伸.在此基础上,建立“采掘—加工—消费—回收”的全链思维,并将其作为研究边界,融合传统的安全评价思路,综合考虑初级矿物供给安全、基础工艺技术产权安全、地缘政治格局安全和环境、人权问题带来的贸易安全等维度,从资源供给安全、贸易流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回收及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准确识别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断链”、“短链”和“弱链”风险点,提高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和贸易竞争等引发的重大安全问题奠定基础.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8.
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雅长铁皮石斛(Yachang''s Dendrobium officinale)资源,本研究对其原生种和选育种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两种铁皮石斛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铁皮石斛中共检测出4种常量元素和6种微量元素。除了B、Fe以外,原生种中的4种常量元素(Na、Mg、K、Ca)和4种微量元素(Zn、Mn、Cu、Se)含量均显著高于选育种。两种铁皮石斛中均以K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 430、3 650 mg/kg,且都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特点,原生种中K含量约是Na含量的103.5倍,选育种约为187.2倍。两种铁皮石斛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包括6种必需氨基酸(EAA),4种鲜味氨基酸(DAA),8种苦味氨基酸(BAA)和9种药用氨基酸(MAA)。原生种和选育种氨基酸总量(TAA)分别为0.85、0.68 g/100 g。原生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药用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选育种,两种铁皮石斛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两种铁皮石斛的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差距不大,其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分别为54.9(原生种)、56.2(选育种)。在基本营养成分方面,原生种中除粗纤维和粗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选育种之外,其他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均不显著。综上,雅长铁皮石斛原生种在基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方面均优于选育种,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最大。因此,原生种的整体营养价值高于选育种。 相似文献
909.
针对污泥混煤燃烧过程中由矿物熔融引起的结渣与沾污问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污泥混煤的灰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XRD实验明确了矿物组分并进行了分析,运用Gibbs最小自由能法,通过FactSage软件模拟了污泥与煤混燃过程含K、Na、Ca元素矿物的迁移演变。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与煤混合物中含K、Na、Ca3种元素的矿物分别为白云母、片钠铝石、片沸石。燃烧过程中含K元素矿物迁移过程主要在白云母与钾芒硝(或硫酸钾石)和透长石之间;含Na元素矿物迁移过程主要在片钠铝石、无水芒硝、低温型钠长石及高温型钠长石之间;含Ca元素矿物的迁移主要在硬石膏和钙长石之间。温度达到900℃以上时,分别含K、Na、Ca元素的矿物物相都不再发生改变,且此时矿物质含量分别为透长石、高温钠长石以及钙长石。 相似文献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