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0篇
  免费   1107篇
  国内免费   781篇
化学   2927篇
晶体学   113篇
力学   56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155篇
物理学   2170篇
综合类   28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依据t-分布tγ的x分位点函数F-1γ(x)的幂级数展开式可以给出一种计算F-1γ(x)的近似值的具体方法.结果显示,在给定自由度γ时,随着x离12越远,进行近似计算的项数越多;在给定x时,随着自由度增加,近似计算的项数减少;可以达到Matlab软件中算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2.
为提出二维干涉式微波成像仪的可行方案,通过地面实验,开展利用二维合成孔径技术直接成像的研究,验证部分相关和二维成像机理及算法,检验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温度分辨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二维干涉式微波成像仪地面实验系统的天线阵列进行了稀疏孔径设计。设计目标是:考虑方案的物理可实现性,即平台应用中的工程技术约束条件,在能够得到同样的空间频域覆盖的情况下,采用尽量少的干涉天线单元。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设计后的天线阵列满足了地面实验系统工程设计要求;设计后,6单元阵列实现了零冗余,7单元阵列冗余度仅为9.1%;空间频域的采样点对空间频域覆盖的完备性良好,为有效地进行亮温图像反演提供了可靠的可见度函数。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先指出使用双重数学归纳法的一些技巧,然后提出一种“对和归纳”的新方法,文章对所举诸例的证明,皆比引文中相应的证明大为简捷.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一系列BLT系陶瓷材料的低频(103~107Hz)介电频谱和介电温谱的测试和分析,不仅为在低频下测试介电常数ε和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来估计其微波性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检验微波介质陶瓷工艺完善性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普通物理学中螺线管模型不能说明的无限长载流密绕螺线管外的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问题,提出建立与实际更接近的螺线管模型,进而计算出其全空间的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996.
对脱碳物料进行碳含量测定并采用电子探针及X线衍射(XRD)进行显微结构和物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件下,高碳锰铁粉的碳含量由6.61%分别降至1.54%,1.13%,1.05%,0.94%;脱碳物料的显微结构主要为包裹与镶嵌结构、球形层状结构和实心球形结构,物相组成主要为金属锰、金属锰铁、低碳锰铁碳化物和氧化钙。脱碳温度在900℃时的综合脱碳效果最好,脱碳物料的氧化程度低且无锰酸钙等成分。  相似文献   
997.
微波介质特性高温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目前温度高达1000℃以上的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温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中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多种材料复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相似文献   
998.
在微波辐射下,通过色满酮与芳香醛的缩合反应,快速合成了12个新的(E)-3-芳亚甲基色满酮类化合物2a~2l.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IR,1 H NMR,13 C NMR及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质量浓度100mg/L下对5种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E)-6-氯-3-(2,4-二氯苯基)亚甲基色满酮2c对梨黑斑病菌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68.2%.  相似文献   
999.
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脂肪酶重组菌株EBY100-pLHJ026在含半乳糖(20 g/L)的YNB-CAA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表达,脂肪酶在诱导48 h时酶活达到最高。以不同碳链长度的对硝基苯酚酯为底物对全细胞酶活进行性质检测,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癸酸酯(C10)为最适反应底物;全细胞脂肪酶在pH 8.0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在60℃保温2 h酶活保持90%,在60℃保温3 h酶活保持55%,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中处理3 h后酶活保持28.4%。  相似文献   
1000.
For the first time, N-(2-hydroxyl) propyl-3-trimethyl ammonium chitosan chloride (HTCC) was prepared through a fast, easy and efficient metho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the quaternized chitosan was also degraded via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heating method to prepare HTCC.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the quaternized chitosan obtained by these two metho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PC, XRD, FTIR, NMR, TG and elemental analysis. It was shown that quaternized chitosan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in 50 min via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while a much longer time of 6–7 h was need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heating method. The substitutions both occurred on the C2 position of chitosan with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ir HTCC products had weight average similar molecular weight (Mw), structure and thermal stability. The HTCC prepared by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had a little lower degree of substitution (DS) than those prepared via conventional heating with the same mole ratio (6:1) of the intermediate to chitosan. The degradation study showed that the Mw of HTCC decreased rapidly from 4.6 × 105 to 1.1 × 105 in 1 h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hile it only decreased from 4.6 × 105 to 2.1 × 105in 1 h through conventional heating degradation.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icrowave irradiation is a more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way to obtain the water-soluble chitosan derivatives and their degrad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