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化学   76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4篇
综合类   5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根据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建立了微生物生长、基质消耗和代谢产物生成方程。在考虑菌体、基质、产物扩散和吸附的基础上,用物质平衡方法建立了菌体、基质和产物的运移方程。以多孔介质的毛细管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由于微生物吸附引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方程。考虑到微生物作用对流体性质的影响,建立了油、水粘度和油、气、水管力方程。根据黑油模型建立了三维、三相、多组分基质与产物的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计算出微生物生长曲线、代谢曲线、基质消耗曲线和微生物运移浓度曲线,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模型综合考虑了微生物的生化特性、微生物作用对岩石、流体性质的影响以及油、气、水的渗流规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2.
Microbial mats in two hot springs in South China were sampled for the research of mineralization of microbes and its mechanism by the methods of geology and modern bi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t spring microbes have the key capability for enrichment of Si, Al, Fe, Ca and other elements, and the microbes are also cru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iO2, CaCO3, clay and so on.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of hot spring microbes, which mainly takes place in the layer of EPS outside cell wall or sheath of cyanobacteria. The sheath outside cell wall, which keeps the normal metabolism of cyanobacteria during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on its surface, is also considerable for the biomineralization of cyanobacteria. According to structure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microbial mats,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namely, early surface mineralization, middle degradation mineralization, and late des- quamation of mineral.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significant for comprehension of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the process of deposi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microfossil in modern and ancient extrem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国内外绿僵菌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山西省在绿僵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阐述了绿僵菌菌剂中试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计划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实施年限、经费预算、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4.
油樟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加无菌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N.Chao ex H.W.Li)叶汁液作为分离培养基的办法,从油樟树叶中分离到24株内生真菌,经过鉴定,其分属于子囊菌纲的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 Lagerh.)、拟指突孢曲霉属(Emericellopsis J.F.H.Beyma)和半知菌类的花核菌属(Anthina Fr.)、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组丝核菌属(Phacodium Pers.)、茎叶核菌属(Ectostroma Fr.)、地霉(Geotrichum Link)、皮核菌(Acinula Fr.)、团丝核菌(Papulaspora Preuss)、发菌(Capillaria Pers.)、峡串孢霉(Paepalopsis J.G.Khn)、小卵孢霉(Ovularia Sacc.)、卵形孢霉(Oospora Wallr.)、稀丝头孢霉(Haplotrichum Link)、单梗曲霉(Briarea Corda)等15个属,且以无孢菌居多,表现出较为丰富的类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5.
吲哚美辛微生物及自然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新型环境微污染物,由于其“假”持久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微生物和光化学降解是这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主要消减途径.以武汉地区春季太阳光为光源,引入固相萃取方法研究低浓度吲哚美辛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及自然光降解.考察吲哚美辛固相萃取条件,以及不同浓度、基质(Cl-、HCO3-、NO3-、Fe3+、腐植酸)及共存物(萘普生、呋喃唑酮)对吲哚美辛光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在东湖水中微生物降解速率较快,而在长江水中降解很微弱.浓度范围为1-500μg/L时吲哚美辛的光降解速率常数(k)与浓度(C)成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86.
采用载体吸附法的固定化方式培养了高活性的厌氧生物膜颗粒,并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工艺特性及污泥特性等规律,探索用生物膜颗粒取代厌氧颗粒污泥的可行性,以缓解国内颗粒污泥供应不足的问题.实验装置采用厌氧附着膜膨胀床,投加人工配水,裸载体为陶粒(湿视密度1310kg·m-3,平均粒径0.32mm).实验分初次启动、二次启动及稳定运行两个阶段进行,反应器仅需24 d就可完成启动,COD容积负荷最高达到18kg·m-3·d-1,相应的COD去除率在70%~80%之间.  相似文献   
87.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沥青质组分所占比例大的特点,通过室内菌种筛选,选育出适合克拉玛依稠油的微生物菌种,该菌种能够显著降解稠油中的沥青质。微生物吞吐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六口油井措施有效率100%,累计增油936.883t,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该技术为新疆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工序简单、安全环保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8.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考察水库底泥在不同温度、扰动和曝气等条件下, 总氮、硝氮、氨氮和亚硝氮的释放规律。设置模拟反应器, 探究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强化消除水库底泥内源氮污染的效果, 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会减少氨氮的释放,增加硝氮和亚硝氮的积累; 水体扰动会加速底泥中氮素释放, 且上覆水中的氮素释放累积量与扰动速度成正比; 溶解氧对底泥氮素释放有显著影响, 曝气处理可以明显地降低底泥中总氮和硝氮的释放及其在水体中的累积。在反应器中底泥–上覆水界面投加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Pseudomonas stutzeri (PCN-1)后, 反应器内各种形态的氮素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反应器运行的第65天, 底泥释放的总氮和硝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5.87%和79.96%, 底泥内源氮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对比投加菌株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发现底泥中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 PCN-1强化脱氮处理能够改变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9.
概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膜污染问题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关于膜污染机理及模型表征、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通过模拟实验发现胞外聚合物(EPS),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在膜污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