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化学   982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63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116篇
综合类   18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城市污水优势降解细菌M-6菌株液体营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对城市污水优势降解细菌M-6菌株液体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适组成为:淀粉0.5%,牛肉膏0.6%,KNO30.4%,KH2PO40.3%,NaCl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营养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相比而言,KH2PO4的影响较大,且趋向于在较高的KH2PO4浓度下生长.这可能与其在污水处理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82.
根据前文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及批量实验结果,进行了包括乙酸及氢气利用在内的MPB和SRB的动力学常数的推定.结果显示,以Methanothrix及Methanobacter为种属的乙酸和氢气利用MPB;以Desulfobacter postageix和Desulfovibrior为种属的乙酸和氢气利用SRB分别存在于葡萄糖消化过程中.在反映现实情况的低浓度硫酸根离子条件下,热力学及动力学均占优势的乙酸利用SRB相反完全竞争不过乙酸利用MPB.这是由于对硫酸根离子乙酸利用SRB竞争不过氢气利用SRB的缘故,因为后者(Ks=10.7~13.3mg/L)具有比前者(K=19.5~21.4mg/L)更高的硫酸根离子亲合性.这一结果进一步显示有必要重新评价长久以来一直承担负面角色的SRB的作用.因为如果从有利于厌气过程中甲烷主要产生者-乙酸利用MPB的生长这一角度来看,适量生长的氢气利用SRB能够完全抑止作为对手的乙酸利用SRB的生长以至发挥重大的正面作用.另外,该研究提供的动力学推定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推定出微生物菌体浓度和诸动力学常数,对于生物处理的近乎所有过程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有益微生物在暗尾东方鲀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暗尾东方鲀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暗尾东方鲀的成活率,对暗尾东方鲀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25 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2个数量级,70 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3个数量级;25 d后对照组COD为6.45 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 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 mL/m3,实验组的COD分别为4.66、4.46、4.38 mg/L;25 d后对照组NH3-N为0.53 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 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 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38、0.35、0.34 mg/L;90 d后对照组NH3-N为0.52 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 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 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25、0.23、0.22 mg/L;25 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018 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 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 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014、0.012、0.010 mg/L,90 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018 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 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 mL/m3,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009、0.008、0.007 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 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 mL/m3,实验组暗尾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7.6%、7.4%;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 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 mL/m3,实验组暗尾东方鲀分别比对照组平均净增长12、17、15 g.  相似文献   
84.
浮选药剂对浸矿细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丁基醚醇、乙基黄药和丁胺黑药3种浮选药剂对浸矿细菌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脱药和不脱药的铁闪锌矿精矿细菌浸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4×10-4 mol/L的丁基醚醇、乙基黄药、丁胺黑药,氧化34 h后,使9 K液体培养基中的Fe2 质量浓度由4.03 g/L分别增加至4.64 g/L, 4.77 g/L和5.91 g/L;浸出35 d后,精矿中锌的浸出率分别为92%和61%,这进一步验证了浮选药剂(丁基醚醇、乙基黄药)对浸矿细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分离自海洋鱼类的乳酸菌对黄花鱼肉的保鲜作用,通过牛津杯法抑菌实验测定海洋鱼类来源乳酸菌对7株指示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Salmonella enterica、Staphylococcus aureus、Vibrio parahaemolyticus、Serratia marcescens、Acinetobacter spp.、Pseudomonas spp.的抑制作用,发现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12、L. plantarum Y3-1、L. plantarumY42抑制指示菌生长的效果最好;接种菌株Y12、Y3-1、Y42的鱼肉在4℃保藏8d,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与未接菌鱼肉TVBN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菌株Y12、Y3-1、Y42对鱼肉无致腐作用。将Pseudomonas spp.单独或L. plantarum Y12与Pseudomonas spp.混合接种于灭菌鱼汁,发现第5天混合培养鱼汁TVBN值((24.55±1.00)mg/100g)显著低于(p<0.05)单独接种鱼汁的TVBN值((29.09±0.60)mg/100g);混合培养鱼汁的pH值低于单独接种鱼汁的pH值,而感官得分高于单独接种鱼汁感官得分。新鲜黄花鱼肉中接种Pseudomonas spp.或混合接种L. plantarum Y12与Pseudomonas spp.,保藏第5天,混合接种的鱼肉TVBN值((27.30±1.97)mg/100g)显著低于(p<0.05)单独接种鱼肉的TVBN值((34.30±0.01) mg/100g),并且混合培养的感官评分高于单独培养的鱼肉。结果表明,海洋鱼类来源的L. plantarum Y12具有抑制鱼肉中腐败菌生长、防止鱼肉腐败的功能。  相似文献   
86.
为准确、快捷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KRH-BI0300型发酵罐控制系统、细胞密度监测系统、SHP8400PM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生物传感分析仪等多种发酵过程分析检测手段,对乳酸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细胞数、尾气成分、葡萄糖及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应用多种现代化分析检测手段可以快速、精确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参数变化情况。该研究为乳酸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及规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了解国内海洋生物肥料的知识产权现状,明确海洋生物肥料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有关海洋生物肥料的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主要从年度专利申请量、区域分布、技术领域、申请机构类型和词频分析进行数据整理。【结果】海洋生物肥料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其中山东省在海洋生物资源农业应用领域领先全国,广西位于全国前列。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上远高于科研院所和高校。62%专利涉及的相关工艺为海洋原材料简单物化处理技术,其他的则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或酶解技术。专利词频分析表明,海藻是海洋生物肥料领域使用最普遍的原材料。【结论】海洋生物肥料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在应用上仍处于原材料收集利用的初级阶段,深入挖掘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能够促进生物肥料产业的升级换代。广西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有微生物工业应用的经验和基础,研发人员应在原有海洋生物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升产品功效,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8.
89.
Supercapacitors have attracted interest in energy storage because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mplement or replace batteries. Here, we report that c‐type cytochromes, naturally immersed in a liv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icrobial biofilm, greatly enhance the device capacitance by over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We employ genetic engineering, protein unfolding and Nernstian modeling for in vivo demonstration of charge storage capacity of c‐type cytochromes and perform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to confirm the pseudocapacitive, redox nature of biofilm capacitance. The biofilms also show low self‐discharge and good charge/discharge reversibility. The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biofilm is related to its high abundance of cytochromes, providing large electron storage capacity, its nanostructured network with metallic‐like conductivity, and its porous architecture with hydrous nature, offering prospects for future 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Biochemical indices based on enzymatic activitie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fish and mussels sampled in various different coastal locations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biochemical measurements in marine organisms and chemical analys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resent in sedi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e use of biochemical indices for application in chemical contaminant biomonito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