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4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38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针对日前蔬菜种植存在的土壤污染,农药污染等现状,采用工厂化育苗,既节约成本又可防止土壤传播病害,是生产高品质蔬菜、绿色蔬菜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2.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3920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香港的红树林内生真菌(3920号)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中1,8-二甲氧基萘和1-(2,6-二羟基)苯丁酮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通过FABMS,NMR和X-单晶数据分析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203.
广西红树林生境底栖硅藻的种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6月和11月,于广西两个红树林区采集了红树植物茎部附着物,立地土壤,潮沟土壤和腐叶的底栖硅藻样品。共鉴定出159个种和变种,其中有4个种是我国的新记录。大多数样品中卵形藻、双眉藻和曲壳藻等属的细胞较多。具槽直链藻是红树植物茎表的主要附生种类。  相似文献   
204.
对中国南海红树水黄皮根内真菌#HA-094的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dihydroterrein(Ⅰ)、p-hydroxylbenzylalohol(Ⅱ)、对甲氧基笨甲醇(Ⅲ)、三十一烷烯酸(Ⅳ)、(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Ⅴ)、5α-8α-表二氧-(22E,24R)-24-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Ⅵ)、(22E,24R)-24-甲基麦角甾-7,22-三烯-3β-5α-6α-三醇(Ⅶ),利用波谱分析方法,对这7个化合物进行了解析.化合物Ⅰ系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5.
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对福建龙海浮宫2种红树植物秋茄、木榄的内生真菌进行连续6次的分离,得到290株内生真菌.研究结果显示,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内生真菌数量高峰期分别为4月份和10~R12月份;青霉(Penicillium)、交链孢(Alternaria)、Dothiorella和无孢目是秋茄中的主要优势属;木榄内生真菌主要优势属为头孢霉(Cephalosporium)、交链孢(Alternaria)、青霉(Penicillium)等.不同宿主对内生真菌的季节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抗菌测定共筛选得到活性菌株40株,占总菌株数的13.8%;17株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和/或Raji(人B淋巴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5.9%.生物活性菌株分布于青霉、交链孢、拟青霉、无孢目等10个不同的分类单元中,2种宿主植物内生真菌抗菌及抗肿瘤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6.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Cu、Zn、C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Zn、C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6.98~63.21mg/kg,241.21~301.76mg/kg,40.55~83.42mg/kg,平均值分别为56.93,259.09和61.82mg/kg.与台湾海峡南部海区:背景值相比,该区沉积物Cu、Zn含量较高、污染较重,但样地间波动范围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保护区周边的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没有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樗染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深度增加,Cu含量呈现不规则递增的趋势,Cr呈现不规则变化,Zn在33cm以上含量急剧减小,说明近年与Zn有关的重要污染源被关闭.利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的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结果显示Cu、Zn、Cr的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可提取态分别为总量的9.31%~35.90%,10.14%~17.21%,9.32%~35.70%.在可提取态中B1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B2态含量最低,B3态较高,这可能与红树林沉积物高硫,高有机质和相对还原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07.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10年生I 69杨无性系(PopulusdeltoidesBartr.cv."Lux")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林分总的碳储量为(136.2±15.9)(平均值±标准差)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物、A0层以及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74.1±8.3),(0.3±0.1),(1.9±0.2)和(59.9±14.2)t/hm2。10年生时林木碳的净生产力为(11.1±1.7)t/(hm2·a),凋落物归还量为(2.3±0.3)t/(hm2·a),土壤CO2释放量为(5.5±0.2)t/(hm2·a)。可见,I 69杨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碳储量,发展杨树等速生丰产林能对大气碳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8.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9.
为了解该三亚市临春河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鱼类营养级的状况,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系统水体中的鱼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5种鱼类:沙鲮鱼(Sillago.sp)、多鳞鳝鱼(Sillagosihama)、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天竺鲷鱼(Apogon.sp)、赤点石斑鱼(Genus Epinephelus.sp),组织的氮同位素值分别为5.82‰、11.60‰、12.62‰、17.72‰、和12.76‰,对应的营养级分别为1.77、3.47、3.77、3.80和3.81。结论,三亚河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主要存在2个营养级。其中,沙鲮鱼处于相对较低的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多鳞鳝鱼、黑边石斑鱼、天竺鲷鱼、赤点石斑鱼位同一营养级,属于次级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210.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Sphaerom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在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的红树林区共设置30个调查断面并进行实地踏查,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采集团水虱样品。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红树林区共发现3种团水虱,分别为有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 Bate,1866)、光背团水虱(Sphaeroma retrolaeve Richardson,1904)和福建团水虱(Sphaeroma fujianensis sp. nov.)。30个调查断面中,有团水虱分布的断面有25个,其中有孔团水虱是广西红树林区域中的主要种类,分布最广,其次为光背团水虱,而福建团水虱仅发现于北海的3个断面。团水虱大多数分布于中低潮区的潮沟边缘或潮沟内以及林缘等地势较低的区域,在高潮区域分布较少。团水虱的蛀洞底质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木桩、软质沉积岩和聚苯乙烯泡沫等,表明其蛀洞底质多种多样。根据这些分布特征,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团水虱与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关系,提出红树林是健康退化后才遭致团水虱侵害的假设。团水虱是否是侵蚀红树植物并导致大片红树林退化死亡的主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