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39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38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Crystal Structure of a Marine Natural Compound, Anhydrofusarub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e marine natural compound, anhydrofusarub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us No. B77 from the mangrove tre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coast.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such a compound was isolated from marine fungus. The structure was identified by NMR data and mass spectrometry (MS). In addition,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8.3185(15), b = 12.397(2), c = 13.767(3) A, α = 65.692(3), β = 79.266(3), γ= 75.692(3)°, C15H12O6, Mr= 288.24, V = 1248.0(4) A^3, Z = 4, Dc = 1.534 g/cm^3, F(000) = 600, μ = 0.120 mm^-1, the final R = 0.0459 and wR = 0.1184 for 5360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σ(I)). In the primary bioassay, the title compound shows strong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Staphyococcus aureus (ATCC27154) with the MIC value of 12.5 μg/mL.  相似文献   
162.
A new alternariol derivative, 2240B (1), together with alternariol (2), alternariol 4,10-dimethyl ether (3), and alternariol 4-methyl ether (4), was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the liquid medium GYT of No. 2240, the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Coast.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1 was unambiguously elucidated as alternariol 4-methyl-10-acethyl ester by spectra including one/two-dimensional NMR, HREIMS, IR, and UV.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2–4 were also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comparison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data. The anticancer tests showed that compounds 2 and 4 had strong activities against KB and KBv200 cells with IC50 values of 3.17, 3.12, and 4.82, 4.94 μg/mL, while compounds 1 and 3 exhibited weak activities against the two kinds of tumor lines with IC50 values of more than 50 μg/mL. Published in Khimiya Prirodnykh Soedinenii, No. 3, pp. 235–238, May–June, 2008.  相似文献   
163.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动物的食性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浮游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其食物来源和营养关系的研究对揭示红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浮游动物食物来源方面的应用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4.
广西红树林恢复历史、成效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莫竹承 《广西科学》2018,25(4):363-371,387
回顾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历史,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评估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成效。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广西有红树林人工林274.7hm2,1980-2001年新增818.2hm2。2002-2015年的14年间,广西营造了3 984.5hm2的红树林,成林1 338.9hm2,保存率为33.6%,其中乡土红树林和外来无瓣海桑林分别贡献了73.86%和26.14%。与此同时,广西红树林天然林比例从2001年的86.95%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66.82%,年均下降1.34%。在广西红树林总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天然林比例的快速下降,反映出15年间人工林逐渐替代天然林的现象严重。论文总结了广西红树林造林的经验教训,重新评估了宜林滩涂的潜力,将红树林恢复细分为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和重建造林3大类。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有利于改善红树林质量,重建造林则重在扩大红树林数量。最后,给出了中越边界困难滩涂乡土红树林重建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5.
从红树林内源真菌2526#分离到Sterigmatocyst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洋资源中寻找药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资源有可能成为治疗人类疑难病症和延年益寿药物的丰富源泉[1] 。本研究组在从海洋微生物筛选新药的过程中 ,已发现多种结构奇特而具有强生理活性的化合物[2~ 4 ] 。Sterigmatocystin最早分离自陆生真菌Aspergillusversicolor的代谢产物[5] ,随后人们对其结构、生源合成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 ,sterigmatocystin是细胞毒性更强的化合物AflatoxinB1的生源合成前体。本文报道从采自香港红树Avi…  相似文献   
166.
根据徐州低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群落及其环境因子的取样调查数据,运用Huffman编码的平均码长、12阶Rényi熵和两者之差分别测度群落及各层的总复杂性、无序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分析了复杂性与物种组成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侧柏人工林的复杂性已发生分化;群落复杂性主要受物种组成因子的影响,群落及各层的总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它们主要受非优势种组成比例的影响,而无序复杂性则主要受物种重要值变异系数的制约;环境因子通过物种组成因子而对复杂性产生影响。因此,可通过疏伐、引种、补植等方式改善林分结构,提高人工林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7.
南岭典型森林树种蒸腾作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便携式先合作用系统Licor-6400对南岭森林生态系统中几种典型树种的蒸腾作用日进程进行了观测.观测表明:(1)处于林冠层不同高度的树种(藜蒴Castanopsis fissa和羊角杜鹃Strophanthus divaricatus)其蒸腾作用日进程变化特征不同;(2)针叶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阔叶树(藜蒴和羊角杜鹃)二者具有不同的蒸腾作用日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8.
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50株日本落叶松优势水平均树高--年龄资料,根据树高生长过程特性,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的基础上,选择Richards生长方程H=a(1-e^-bA)^c作为日本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通过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分析,确定基准年龄为20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m,在10-22m范围内划分7个指数级;用比例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应性强,能客观地评价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9.
为揭示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客观评价尾巨桉人工林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依托南宁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湛江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单木蒸腾耗水量、林分蒸散耗水量和根系吸水来源;分析枯落物量及分解归还特征,并探讨尾巨桉纯林改培混交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解析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规律;评估碳储量和固碳效率。结果发现:尾巨桉单木日均蒸腾耗水量1.32 mm,年蒸腾耗水量349 mm,占当年降水量的27%;尾巨桉林年蒸散耗水量占当年降水量的82%;尾巨桉林的凋落物养分归还以氮元素为主,归还总量随林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延长尾巨桉培育周期有助于凋落物分解、养分还土;纯林改培套种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e)的混交林能够显著改善土壤质量;广西的尾巨桉林中有维管植物120科369属584种,其中包括灌木201种、草本186种;明确中龄尾巨桉人工林白天为碳汇、夜间为碳源,其中夏季和秋季吸收固定CO2的能力最强,每日净吸收固定CO2约为11.0 g·m-2,转化为每年净固定碳约为10.9 t·hm-2。阶段性观测研究表明尾巨桉生长未吸收消耗大量水分,纯林改培为混交林可显著提升土壤质量,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桉树的碳汇功能强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该结论为客观认知桉树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优化桉树人工林经营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0.
以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3次各选取5个水质采样点(编号FZ1、FZ2、FZ3、FZ4、FZ5)进行检测,检测参数包括DO、CODMn、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总氮、磷酸盐、油类,研究保护区不同站位水质及非点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流经红树林核心区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增加;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逐渐减少;无机氮(NH4-N、NO2-N、NO3-N)和PO4-P的含量均超过标准,水体呈富营养化;pH=7.44,低于7.8~8.5的标准,水体呈现酸化;油类尚未对水域造成严重影响,但FZ2的含量已接近最低标准水平.说明该区域非点源污染已经对漳江和红树林保护区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