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化学   1377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269篇
综合类   8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室温液相浸渍优化技术,新鲜的蛋膜材料依次在醋酸铅和硒代硫酸钠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在蛋膜载体上均匀析出硒化铅纳米晶粒并组装成一定形状的纳米团簇.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产物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2.
传输法(或四引线法)测量可直观、准确的体现超导材料临界电流特性.为表征第二代高温超导长带临界电流及其沿长度方向均匀性特征,本文以四引线法为基础,建立了动态传输法测量装置,并对该装置的重复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同时,表征了第二代高温超导长带临界电流对电压引线间距的依赖关系.实验结果发现,重复性测量不确定度为0.74%(<1%),该装置具有良好重复稳定性,且测量速度达200~300 m/h,满足高温超导产业化测量需求;随着电压引线间距增加,第二代高温超导长带各测试段临界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呈现逐渐减小和增加的趋势,平均值变化不大,保持稳定,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向平均值收敛;各测试段临界电流的标准偏差随电压引线间距的增加而减小,通过线性拟合得,标准偏差与电压引线间距关系为:s=3.47/L20.36.传输法测量装置的建立及其关键参数电压引线间距对临界电流表征的影响研究,对推动第二代高温超导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对EAST超导磁体电流引线中氦气流阻进行了计算。计算中对氦气模型进行了简化和分段,相邻两段模型间采用流量边界条件和压力边界条件进行耦合。计算结果表明:氦气的压力降主要集中在靠近室温端;气体模型厚度越薄,氦气压力降越大;通过电流引线的电流越大,氦气的压力降越大;在引线片凸纹的狭窄处氦气速度很大,在靠近室温端时最大可以达到21m.s-1左右。  相似文献   
994.
高温超导电缆终端恒温器是高温超导电缆终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可靠稳定的运行将为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转奠定坚实基础.文中对成功研制的高温超导电缆终端恒温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技术指标及相关要求、总体结构、关键技术、热负荷分析与计算等.试验表明,高温超导电缆终端恒温器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大口径可拆法兰低温真空压力环境下的密封技术得到突破、密封性能良好;低温液体输送管道承插密封结构设计新颖、满足工作要求.热负荷的分析与计算为高温超导电缆制冷系统所需冷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终端恒温器的进一步优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准确测定茶叶中铬酸铅的含量,为市场监管提供判断依据,本文建立了微波灰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茶叶中铬酸铅的方法。茶叶样品经微波灰化仪在500 ℃的条件下,灰化50 min后,用0.25 mol·L-1的NaOH和0.14 mol·L-1的Na2CO3混合碱性提取液在90 ℃-95 ℃温度下不间断搅拌提取10 min,提取液经色谱柱分离后,用ICP-MS测定52Cr。研究表明该方法在5.00 μg·L-1-500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低至2.5 mg·kg-1,三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1.30 %~95.33 %,精密度在1.14 %~1.99 %之间。与电炉灼烧茶叶相比,微波灰化茶具有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度良好等特性,能够满足茶叶中铬酸铅的测定。 关键词 微波灰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铬酸铅;茶叶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目前国内外铅黄铜除Pb工艺的现状,在分析复合分离法除Pb的理论基础上得出了Ca元素除Pb的可行性.归纳总结了Si-Ca及Mg-Ca除Pb剂对除Pb效果的影响及对除Pb后合金性能的影响.Si-Ca除Pb剂除Pb后,黄铜熔体中的Pb脱除率达到83%,但除Pb后黄铜基体中Si含量超标;Mg-Ca除Pb剂除Pb后,黄铜熔体中的Pb脱除率达到77.3%,基体中添加的Mg与Cu形成Cu2Mg金属间化合物,在切削过程中起到与游离Pb相似的润滑、断屑作用,从而实现铅黄铜的脱Pb及再生环保易切削黄铜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热力学分析方法,借助Medusa分析软件,分析了废铅膏主要含铅组分在枸橼酸钠-柠檬酸绿色回收浸出体系中的浸出行为,并与实际制备所得产物的物相表征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pH值为2.3~4.5,电位为0~1.2 V时,浸出的稳定物相为Pb(Hcit);pH值为4.5~7.5,电位为0~1.2 V时,浸出体系的稳定物相为Pb2(Cit)22-,其与游离的Pb2+可进一步络合.产物的物相表征结果与热力学结果基本吻合,表明以Medusa为媒介的热力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废铅膏主要含铅组分的浸出过程和转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LaNiO3/Si衬底上制作Pb(Zr0.5,Ti0.5)O3(PZT)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性能影响.通过X-ray分析表明,在600℃退火时,PZT薄膜已形成钙钛矿相,且在(100)择优取向的LaNiO3底电极上制备得到了(100)择优取向的PZT薄膜.实验测得以LaNiO3为衬底上的PZ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为Pr=26.83μC/cm2,矫顽场Ec=30.43 kV/cm,介电常数为ε=5509,介电损耗为0.203.  相似文献   
999.
讨论了La0.7Sr0.3MnO3-Pb(Zr,Ti)O3双层膜的磁电(ME)效应.La0.7Sr0.3MnO3粉料由溶胶-凝胶法制成,经1300K热压并在1573K高温下烧结而成,在该双层膜中测量到了很强的磁电相互作用.相较于厚膜型(tape casting)复合样品,该双层膜显示出更为优良的ME耦合.反映其ME耦合效应强弱的电压系数αE是在一定的磁场、温度和频率下测得的.横向耦合要比纵向耦合更为强烈,并在225K时ME电压系数达到峰值.分析表明由磁场和频率变化导致的ME系数变化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000.
Batch and column bio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n for lead uptake using ecofriendly biosorbents (raw and calcium chloride [CaCl2] or formaldehyde pretreated form of red marine algae Jania ruben [Linnaeus]). The best-fit (linear and nonlinear) isotherms, kinetics, and column adsorption model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Freundlich, Langmuir, Temkin, Redlich–Peterson, and Elovich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s were tested.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774 mg/g) has been observed with Jania algae pretreated with formaldehyde. Pseudo-first- and second-order adsorption kinetics were applicable. The column capacity for lead removal with Jania pretreated with CaCl2 was found to be 1089.6 (mg/g) from the breakthrough curve area method. Thomas, Yoon-Nelson, Yan, and Clark column models were tested with regression analysis. Thomas model is the best column model with capacity qTh = 1092.4 mg/g. Overall, 98.5% regeneration of column was achieved, indic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using algae materials in multioperational cycles. Adsorbed lead present in algae material was confirmed by therm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