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63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55篇
物理学   156篇
综合类   6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A goal of most interpret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 is to avoid the apparent intrusion of the observer into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Such intrusion is usually seen to arise because observation somehow selects a single actuality from among the many possibilities represented by the wavefunction. The issue is typically treated in terms of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of the quantum theory. We attempt to address a different manifestation of the quantum measurement problem in a theory-neutral manner. With a version of the two-slit experiment, we demonstrate that an enigma arises directly from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ssuming that no observable physical phenomena exist beyond those predicted by the theory, we argue that no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ntum theory can avoid a measurement problem involving the observer.  相似文献   
92.
A second-order interferometric experiment in which de Broglie waves pass through a set of beamsplitters and progressively lose intensity,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he visibility, is presented. On the contrary, since the intensity reduction is the same in the two overlapping waves, quantum mechanics predicts a constant visibility.  相似文献   
93.
Formerly developed inside the BASF company for inhouse use, Spec-Info is now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due to a project of the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BMFT). The system is meant as a supporting tool for interpreting spectroscopists elucidating the structure of chemical compounds. SpecInfo supports the synergistic use of NMR-, IR- and MS-spectra fo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spectral patterns, based on a large spectroscopic databank. Additionally, statistical evaluations on this database are used to link spectral patterns to (sub-) structures responsible for these patterns.  相似文献   
94.
岩石电阻率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增高和饱印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测量频率的增高。所测岩石电阻率逐渐降低。在实际测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方法因使用频率不同,在泥质地层中的测量结果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5.
该文主要探讨了口译过程的动态性问题,分析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应置于相应的动态过程中,对教材的选用,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航天器频繁发射的常态化,对航天测发控软件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提高软件通用性、自动化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三个方面。本文在分析测发控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测发控信息全过程可配置、测试数据通用化处理、测试实时判读和试验数据快速后处理的方法,构建了航天通用测发控软件平台,实现了测发控软件的型号通用化,降低了软件研制成本,减少了现场测试人员和现场测试时间,提高了飞行器测发控效率。  相似文献   
97.
刘晓军 《高分子学报》2019,51(5):112-124
“说”祭是一种以论说的方式说服神灵满足祭祷者诉求的言语行为,“说”祭祝辞因其特定的情境、内涵与形态而固定为格套,具有鲜明的文体属性,经过祝史的书面化处理与篇章化撰作,便生成祭祷性说体。诸子论说本质上跟祝史“说”祭一样,都是“陈论其事”的言语行为,以犀利的言辞陈述并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诸子论说在方法与策略、思维与逻辑等方面受祭祷性说体的影响,于是形成议论性说体。诸子论辩时先简要表明观点,再详细加以阐述,于是形成经说体。晚周时期,诸子称自家学说为“经说”而贬斥他家学说为“小说”。两汉后,目录学家借用“小说”一词,泛指所有不本于经典的论著,于是又形成了传统的小说体。  相似文献   
98.
张庆熊 《高分子学报》2019,51(11):24-30
公共诠释是一种社会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话语交往方式,具有社会功能。诠释学起源于对文化经典的诠释,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丰富的实践。对文化经典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诠释能够起到凝聚社会共识和维系社会团结的作用。公共诠释与生活形式、伦常规范乃至政治权力相关联。这里存在共同体与个体、客观与主观、传承与革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中阐明,与压迫阶级的统治权力结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作用。这意味着公共诠释能起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只有把握好这里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诠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
毛宣国 《高分子学报》2019,51(6):117-128
张江认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文学阐释的目的是寻找文本的确定主旨与意义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文学批评应该有完整系统的方法以提供普遍意义的指导。基于此原则,他对米勒的解构主义批评提出了质疑。米勒的回应是,解构批评根源于文学语言的比喻性,强调以特殊方法解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并不是否定文本意义的存在,它重视的不是理论范式与方法的指导,而是对于特定作品文本的阅读与体验。他将自己的工作称为“修辞性阅读”。本文认为,“修辞性阅读”和“公共阐释”的路径虽不相同,却存在着相似与相通,那就是它们都以语言问题为中心,重视文本细读,重视文学阐释参与文学实践的能力。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文章与作者、读者关系的理解上。文章还将“修辞性阅读”纳入到现代阐释学与中国古代修辞批评的理论背景中,并通过张江对当代诗歌的“诵读”到“视读”现象解读的分析,论证了“修辞性阅读”作为文学阐释路径对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0.
根据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原始谱线资料,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CATO方法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CATO是碳氧比能谱测井中,非弹性散射谱线中消除了氧计数影响的非弹性散射计数率与氧的计数率的比值,该值对油和水的响应与常规碳氧比值相似;但相对常规碳氧比值,它具有统计涨落小、受岩性变化影响小、对油水的响应增加等优点.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对水淹层的剩余油有很好的判断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