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力学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17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魏晋时期的一些重要诗人和诗作的分析,试图说明:执着人生探索是魏晋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形成了一条主线,贯穿魏晋诗歌的始终,这正是魏晋风度的魅力所在,也是魏晋诗歌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32.
曾集本《陶渊明集》中有226个俗字,这些俗字写法主要是为了书写的便利或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有11个缺笔避讳字,这些避讳字可以作为该版刻于南宋绍熙年间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33.
岩石应力松弛试验及两类岩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岩石峰值载荷后的松弛试验发现具有两类岩爆 :一类是本源型岩爆 ;另一类是激励型岩爆 两类岩爆概念的提出 ,是对现有认识的发展 应力松弛行为与岩爆的强弱程度具有内在联系 ,可以引入松弛系数R来描述岩爆冲击倾向 ,当R >1时无冲击倾向 ;当 0 .75≤R≤ 1时 ,有轻微冲击倾向 ;当R <0 .75时 ,有严重冲击倾向 图 4,表 2 ,参 4  相似文献   
34.
陶渊明诗所受佛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检所有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揭示陶渊明诗受佛经影响的五条表现:陶诗中8个“化”字之具有本体的意义来自佛经;《止酒》诗每句都有一“止”字的奇特体制有取于佛经一长段行文中每句包含一相同词语的行文特色;“心远地自偏”与佛经的净土思想有关;陶诗“比较接近说话的语言”特色的形成、较多议论的存在与佛偈有关。  相似文献   
35.
全球化时代世界正在经过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斗争转向一个对话,并通过这个新的格局努力走出后现代进人一个后现代之后的全新时代。世界普遍价值体系的重建对于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时代显得尤为迫切。真理居于人类最高真善美之首,在这个问题上展开杜威(包括新老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詹姆士、罗蒂和舒斯特曼)马克思(包括列宁)与孔子的对话,在历史时期、民族文化传统和思想体系的异质性上是有着广泛意义的,其目的是在多元文化格局中指向人类共同的普遍价值,也就是“大道之行”。对话围绕着“符合论”、真理的客观性及主观形式、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展开。  相似文献   
36.
目前三元注入装置静态混合效果差,首先研制了新型结构的静态混合器进混单元,对静态混合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常规和具有预混作用的两种结构模型,并应用FLUENT软件对静态混合器四相流体掺混现象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研制的进混单元结构合理,能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要求.具有预混作用的新型静态混合器模型静态混合效果影响因素少、混合效果好,混合性能更好地适应油田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分析庄子思想的核心“道”,及其可行之径“两行”的蕴含。论证“两行”中自适之用与和通是关键的方法,只有自适其适、自得于心,才能无视外在的是非、对立,达到道通为一,这才是行道。道之可行的极境是无待,当客观有待的存在无法改变时,主观的无待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主观的无待是实现无待境界的根本,注重超越主观的有待是真正的无待。  相似文献   
38.
以汪野亭的山水瓷画为对象,结合石涛的绘画作品及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瓷画的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入手,探求石涛的山水创作对汪野亭的山水瓷画的影响,尤其是汪野亭作品中坚持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和坚守“我为我法”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9.
晚年的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对老子思想的研究。毛主席曾经阅读过的《老子》版本主要包括: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予简注》、张政煨审定的《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释文》、傅奕校订《道德经古本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  相似文献   
40.
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古代的算术、算数与术数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人的算。最后,简述了数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