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3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A hybrid sequential niche algorithm is used for the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points of velocity fields. This method combines an adaptive sequential niche technique with deterministic local optimization to detect critical points: focus, node and saddle points. A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performs a global search whereas vortex core identification functions compute the precise location as the extremum of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 Once a critical point is found, a rectangular niche is constructed around the point. The particle swarm then proceeds to explor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velocity field. The process advances sequentially, avoiding areas near previously found critical points by blocking niches obtained from previous steps. The niche size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each time a search enters inside an existing niche. Vortex core functions are used for critical point identification and calculating its precise location inside each niche. The procedure is validated o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data obtained with two types of flows, an impinging jet flow and a flow downstream of a model building. The hybrid algorithm proved to be very efficient and robust for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points. It can be used as a first step for studying the time‐dependent dynamic behavior of instantaneous velocity fields by tracking topological critical points.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uses a multi‐modal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for critical point identification.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泰安市饭店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3.
高校学报生态位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生态位宽度主要测度高校学报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程度。生态位越宽,其适应性越强,竞争优势越明显。高校学报不仅要积极探讨现实中的资源状态,还要不断挖掘潜在的资源状态,扩大生态位宽度。  相似文献   
114.
针对蝙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利用小生境技术对蝙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小生境蝙蝠优化算法.算法基于小生境技术的适应度共享来分隔种群,引入了小生境排挤机制来保持种群多样性,在延续蝙蝠算法原有并行搜索等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了算法的金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收敛速度,具有可在不同邻域内发现多个解的特点.通过对一系列经典函数测试,并与已有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函数优化问题的求解中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及较好的全局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115.
采集了桔小实蝇的发源地分布点数据,并分别用最大熵值法(MAXENT)模型和基因遗传算法(GARP)模型对桔小实蝇在全球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桔小实蝇的发源地主要是在中非和南非,根据模型分析可知:2种模型预测的桔小实蝇的适生区分布范围相似,主要为北美洲的南部,南美洲的北部、中部和东部,中非和南非,亚洲南部,以及大洋洲的沿海地区.在实验中,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MAXEN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而GARP模型的AUC为0.92,说明GARP模型在此研究中的准确度高于MAXENT模型.  相似文献   
116.
知识型员工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象,激励和留住知识员工对于饭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传统的雇佣契约及其隐含的外在激励对知识型员工很难奏效。本文对饭店知识员工其心理契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17.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研究了五台山华北落叶松群落24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披针叶苔草、峨参、舞鹤草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山杨、风毛菊、茖葱、山刺玫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的耐干旱贫瘠土壤的种群在山体中下部生长,表明其群落环境呈现出旱化和贫瘠化倾向;24个优势种群构成的576个种对中,有206个种对间存在生态位特定重叠,占整个种对数的37.3%,表明优势种群间生态位特定重叠并不普遍,相互之间存在着生态位分离的现象,整个群落不存在强烈的竞争;24个优势种群间并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高岩子林场所设标准地的生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出在各生境因子上的生态位宽度、权重以及平均权重、成数,以此来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19.
结合实际开发过程,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PowerBuilder和SQL Server工具开发基于Client/Server(C/S)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功能设计、网络设计以及系统实施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0.
针对业界普遍存在的品牌定位重叠现象,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提出了一套对品牌定位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首先对生态位的概念及测度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品牌生态位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品牌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在回顾了已有的生态位测度公式的基础上,借鉴不对称α法建立了品牌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生态位重叠图对市场环境中的品牌竞争现象进行了剖析.最后,运用品牌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对中国互联网五大门户网品牌生态位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