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2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16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MOD17A3数据集及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及相关系数法对河北省2001-201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动态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植被NPP多集中在200~400 g/(m2·a).从时间上看,10年间NPP年均值和最大值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变化,并呈下降趋势.2004年NPP均值最大,为356.42g/(m2·a),其次是2008年,为314.87 g/(m2·a),2001年最小,为225.13 g/(m2·a).从空间上看,河北省北部年均NPP值呈现从东向西递减、西部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中部太行山东部分布有1个NPP高值带.2001-2010年10年间河北省植被NPP在0.01检验水平下呈减少趋势的区域占全区植被面积的48.79%,增加的区域占45.54%,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NPP与气温和地温主要为负相关,与降水主要为正相关.总体上看,NPP与地温的相关性最高,与气温的相关性最低,但在局部地区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992.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概念与内涵构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河南省18个市的2011年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得分和协调度,之后对评价结果的地区差异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出现局部"低洼",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存在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征,土地城镇化在东北和中西部偏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总体较高,相互之间差距大,空间上存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格局.最后基于18个市所属的协调度类型提出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3.
江苏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江苏省第4次(2000年)和第5次(2005年)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数据汇编,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 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江苏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 表明:2005年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约为2 516.56万t,2000—2005年间年均增加约160.0万t,表明其是CO2的“ 汇”,平均碳密度约为21.2 t/hm2,远小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值。从地区分布看,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森 林碳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8.54 %、8.68 %和72.78 %,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徐州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 占全省总量的20.93 %,其次是宿迁市、淮安市,最低的是南通市,仅占全省的0.92 %;平均碳密度以苏南 较高、苏中次之、苏北较低。从森林类型看,全省大部分碳储量集中在阔叶林中,杨树是优势树种,5年间 杨树造林面积增加值占全省新增林地面积的90.27 %,占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比例由39.51 %增加到66.12 % ;针叶林造林面积和碳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从龄组看,全省森林碳储量主要集中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 2005年两者之和约占全省总量的72.86 %。5年间全省累计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约96.0亿元。  相似文献   
994.
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Ⅰ)和常绿阔叶林(Ⅴ)为对照,对闽北地区竹杉混交林(Ⅱ)、毛竹纯林(Ⅲ)、竹阔混交林(Ⅳ)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穿透雨率为462 %~862 %,平均穿透雨率排序由大到小为Ⅰ(770 %)、Ⅲ(750 %)、Ⅳ(737 %)、Ⅱ(703 %)、Ⅴ(677 %);各林分树干茎流量排序由大到小为Ⅳ(692 mm)、Ⅲ(520 mm)、Ⅱ(373 mm)、Ⅴ(230 mm)、Ⅰ(176 mm),树干茎流量随雨量增大而增大,不同类型毛竹林增加的比例大于杉木纯林和阔叶林;各林分产生树干茎流的最小响应雨量排序由小到大为Ⅱ(64 mm)、Ⅳ(69 mm)、Ⅲ(75 mm)、Ⅴ(89 mm)、Ⅰ(104 mm);各林分林冠截留率为141 %~535 %,平均林冠截留率排序由大到小为Ⅴ(313 %)、Ⅱ(282 %)、Ⅳ(235 %)、Ⅲ(229 %)、Ⅰ(223 %)。5种林分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均与林外降雨量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穿透雨量和降雨量的关系用模型Y=a+bX拟合较好;林冠截留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用三次曲线(Y=β0+β1X+β2X2+β3X3)方程较拟合最好。综合分析表明,毛竹纯林对小到中雨的截留能力较好,竹杉、竹阔混交林对大到暴雨的截留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995.
以吉林省"十二五"期间审批的1 163本省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得到每个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的分数及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2010年—2015年环评有效性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性等级相对较高的"优"和"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此相对应的等级"中"和"差"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全省有效性均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吉林省近几年环评有效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吉林省近几年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环评制度、控制环评报告书编制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6.
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江西省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全省及9个设区市室内环境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造成一定污染,在全省抽测的456个样本中,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范围为0.01mg/m^2-126.35mg/m^3,平均值为1.83mg/m^3,超标率为36.2%。并研究探讨了江西省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变化规律为:家居卧室、家居客厅、家居厨房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程度相对较高;随着装修时间的推移,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浓度和超标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5个月-48个月时出现反弹;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随着装修档次的提高而加剧。  相似文献   
997.
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现有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的定量化方法、指标量化的标准,以及研究结果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力图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99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目前山东省乃至全国都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通过运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并运用推拉理论,以城市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同时指出城市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推力.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采用2007-2015年河南省ADTD闪电定位资料,分析河南省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闪电与海拔高度、城区、水体沼泽和丘陵旱地等不同下垫面的相关性.河南省闪电主要集中在4-8月发生,日变化呈现"双峰"型;闪电密度与平均海拔高度、城区面积呈正相关;水体沼泽区域雷电强度大,水体沼泽与丘陵旱地间的过渡区域闪电密度增加明显;油田和露天煤矿开采区的闪电密度和雷电强度都偏大.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分形理论对山东黄金海岸带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域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空间分布密度由中心旅游城市———青岛向周边地区衰减,且青岛的集聚性比较强,众多旅游城市集中分布在G18、G15等高速公路线上,交通通达性好。从空间集聚维数可以看出,该区域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仍处在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演化的初级阶段,空间分布密度由青岛向四周衰减比较快,但青岛的空间吸附半径不大。从空间关联维数可以看出,该区域优秀城市系统空间结构自组织优化还没有完成。据此,本区域在继续发挥青岛集聚性的同时,应着力培育烟台、潍坊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构建以青岛为中心、烟台、潍坊为副中心的“三角形”山东半岛黄金海岸带优秀旅游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