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6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05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625篇
综合类   6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3):2447-2464
Abstract

In this mini‐review we highlight two aspects of ionic liquids that to date have either no or limited studies. They are (1) exploitation of unique features of ionic liquids to develop novel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2) development of novel spectroscopic methods, for the sensitive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onic liquids. In the first category, we will describe several novel methods which were developed utilizing unique properties of ionic liquids for measurements which are not possible otherwise. They include the sensitive and accurate method to determine enantiomeric compositions of a variety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with different size, shape, and functional groups.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use of a chiral IL which serves both as a solvent and also as a chiral selector. Ionic liquids have also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substantially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thermal lens measurements. In the second category, we will describe recent development in which transient grating technique and thermal lens technique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sensitive, accurate, nondestruc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Ls.  相似文献   
122.
合成了含环氧基团的可交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共聚物[Poly(MMA-co-GMA)],通过FTIR,NMR,GPC,DSC和AFM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成膜性; 通过热固化使引入的环氧基团开环交联,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固化前提高了24 K,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聚合物的双折射率. 用Poly(MMA-co-GMA)作为包层材料,双酚A型环氧化合物作为高折射率材料, 将其引入到包层材料中形成芯层材料的折射率在波长1.55 μm处可调,其范围是1.483~1.588. 采用旋涂、 铝掩膜和氧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RIE)制得了阵列式光波导. 测试结果表明,制作的波导在1.55 μm处实现了光的单模传输,光损小于3.0 dB/cm.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周期性声学栅修饰的二维声子晶体,本文从理论上计算其能带结构、等频率色散线,详细讨论引入周期性声学栅后晶体相空间的各种改变.计算结果表明:周期性声学栅的引入能够灵活调制声子晶体的色散关系,更加有效地利用晶体中存在的各种模式,由此可以实现一些较为新颖的声波人工操控.  相似文献   
124.
大型精密离心机光栅测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JML-1大型精密离心机主轴光栅测角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如何解决光栅测角系统的精度问题。抗干扰问题和动态测角问题的设计方法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5.
孙龙  任昊  冯大政  王石语  邢孟道 《物理学报》2018,67(17):178102-178102
由MoO3/Ag/MoO3 (MAM)组成的多层膜结构非常有希望替代ITO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透明阳极.然而,基于MAM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能力较弱.为此,引入了一种小周期短节距金属光栅,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增强活性层的光吸收.借助于频域有限差分方法求解麦克斯韦方程和半导体方程,探讨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平面结构相比,活性层中的光吸收大大提高;同时,当凹槽宽度为4 nm,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了49%.相关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无ITO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26.
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分析研究了安装偏差对光纤应变测量的影响,得到安装误差所带来测量误差的计算公式.发现光纤的轴向与预定安装方向的角偏差越大,测量误差也越大.用光纤光栅进行应变测量时,必须考虑光纤的安装偏差,它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际测量中要尽量确保传感器安装方位的准确.  相似文献   
127.
一种高分辨率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报道了一种基于光纤激光器波长扫描寻址的高分辨率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方案。光纤激光器的扫描寻址过程由微机来控制。微机控制光纤激光器波长扫描的同时,同步采集、处理传感信号,并通过曲线拟合给出传感光栅的中心反射波长值。本解调方案的波长移动分辨率为0.1pm,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温度及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128.
邓舒鹏  黄文彬  刘永刚  刁志辉  彭增辉  姚丽双  宣丽 《物理学报》2012,61(12):126101-126101
首先制备了不同周期的染料掺杂全息液晶/聚合物光栅并进行激光抽运实验, 得到了激光器的调谐曲线,确定了激光器在574 nm到685 nm的谱带里均可以实现激光输出, 即激光器具有110 nm左右的可调谐范围. 之后, 通过温控仪控制样品的温度, 对周期为610 nm的染料掺杂全息液晶/聚合物光栅进行激光抽运, 探测不同温度下的输出激光光谱, 观察到随着温度由20℃升高到65℃, 激光器的中心波长由627.9 nm减小到623 nm, 产生了4.9 nm的波长蓝移.  相似文献   
129.
基于光折变材料的二波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气扰动探测方法。空气中的微扰导致入射到光折变材料中两束光的光程差发生改变,干涉条纹随之发生变化。由于光折变体相位栅建立时间比较长,体相位栅不能及时跟随干涉条纹发生变化,导致干涉条纹与体相位栅间的相移将随空气扰动信息的变化而变化。相移角的改变将导致瞬态能量转移,输出两束光的能量在瞬态能量转移作用下将实现对空气扰动信息的光调制,并且这种调制过程是一种差分调制方式。在接收端采用电差分检测方法便可解调出空气扰动信息。这种利用光折变体相位栅的差分探测方法在未来的探测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电场在介质膜光栅结构中的增强效应对其抗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使用傅里叶模式方法计算了电场在介质膜光栅浮雕结构内的分布.数值分析表明:电场在介质膜光栅中增强的最大值为入射光的2倍,其最大的位置出现在相对于入射光对面的光栅槽侧壁。实验测试介质膜光栅样品在1 064 nm和12 ns, 51.2°和TE偏振光入射时,其抗激光损伤阈值为6.61 J/cm2.对损伤形貌进行扫描电镜精确分析,发现介质膜光栅的初始损伤产生于电场在介质膜光栅内增强最大的位置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