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力学 | 29篇 |
数学 | 12篇 |
物理学 | 6篇 |
综合类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为了提高在杂波环境下跟踪机动目标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期望极大化(EM)算法的机动目标状态估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EM算法的最大后验概率意义下的状态估计数学模型,然后采用离散优化技术解决EM算法中的极大化问题,最终确定出作用于系统的实际机动输入序列,同时分离出源于目标的量测序,进而获得对目标状态更精确的估计,它有效地解决了最大后验概率状态估计中的不完全数据问题,Monte-Carlo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比传统的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算法具有更优越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63.
针对目标做转弯机动时产生的运动模式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期望极大化(EM)算法的转弯机动目标跟踪算法,采用转弯速率来描述目标的转弯机动,并将转弯速率作为待估量,用EM算法对转弯速率序列进行估计,从而获得对目标状态的精确估计.最后,给出了该算法的批处理形式和递推形式.新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目标的跟踪精度.Monte—Carlo仿真表明,与标准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相比,批处理EM算法使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的跟踪精度提高了70%以上,当转弯速率处于稳态时,递推EM算法使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的跟踪精度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64.
两种坐标系下惯导传递对准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建立了发射点惯性坐标系和当地地理坐标系下的惯导误差传播模型,以及典型匹配模式下的传递对准基本方程。基于运载火箭主动段飞行,分析了姿态机动运动对两种坐标系下传递对准的不同影响。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表明,两种坐标系下的传递对准在原理和系统特性上均有较大差异。典型匹配方案的对准效果对比表明,发射点惯性坐标系内的"角速度+加速度"匹配是一种能够实现子惯导快速、准确初始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基于传统的估计器和制导律独立优化设计方法在实际的目标拦截情形中如有界控制、饱和状态变量等其综合性能不是最优,同时目标机动估计延迟对拦截导弹寻的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将估计器和制导律集成考虑,给出一种适用于随机机动目标拦截的自适应集成估计与制导方法。该方法主要由滤波器组、制导律组和1个目标机动命令切换时间检测器构成。检测器为广义似然比检测器,对目标机动特征如目标机动突变时间和突变量等进行检测,并由检测时间对滤波器和制导律进行在线选择,从而削弱估计延迟对导弹寻性能的影响。基于Monte Carlo试验法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估计和制导设计方法与具有单一滤波器和制导律的方法相比,可有效提高导弹单发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66.
为了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有效规避敌方舰空导弹的拦截,完成精确打击目标的战术要求,从便于工程实现的角度出发,应用时标分离的方法,将弹目相对运动模型分离为2个一阶的动力学子系统,这2个子系统分别对应于视线角速率层(慢动力学系统)和自动驾驶仪惯性滞后层(快动力学系统),对这2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动态逆控制设计,设计了一种能够... 相似文献
67.
68.
针对空战中双方的机动决策问题,考虑角度、距离、速度变化以及高度优势函数,以赢取最大空战优势期望为目标,建立了空战双方机动决策模型,并引入蒙特卡洛树搜索方法进行求解,搜索策略采取极大极小搜索算法。针对双机对抗,通过仿真给出空战态势及空战优势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我机在整个空战过程中绝大部分是处于优势地位的,验证了使用蒙特卡洛树搜索方法进行空战机动决策的可行性,同时对算法的实时性进行了仿真,计算机动动作所用时间众数位于50~100ms区间内,达到了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9.
70.
快速起动是鱼类重要的一种机动能力,有助于鱼类的逃逸和捕食.快速起动通常分为C形起动和S形起动两种模式.本文利用数字式高速摄像机定量地研究了斑马鱼从低速巡游状态做出捕食反应的运动过程.通过分析斑马鱼的运动图像,发现S形起动过程大体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斑马鱼的头部和尾部都迅速向相同的一个体侧方向转动,整个身体近似弯曲反写的S型.第二阶段,斑马鱼的头部转向捕食方向,尾部摆动1~2个周期,整个身体近似成S型.第三阶段整个鱼体逐渐恢复平直形态,其前端2/3的部分不再摆动,维持一种类似在水中滑翔的游动姿态.本文定量分析了各个阶段鱼体躯干曲线的形状,给出了鱼体的速度分布,并定性地解释了S形起动的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