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化学   74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50篇
综合类   38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荆马河、废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纳工业废水为主的荆马河和纳生活污水为主的废黄河底泥重金属进行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污染成因和底泥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荆马河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废黄河,重金属的来源不同,但其相关性相似,针对不同成因,对两河重金属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2.
With the aid of the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the ecosystem pattern and fragility distribution maps of the 50-km-wide zone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were compiled and by using the superimposition method, range, area and indexes of the impact of various engineering activities on the ecosystems alongside the railway were studied. By making reference to the ecosystem recovery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mechanisms of recovery of the alpine ecosystems alongside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were studied and extents and rates of the recovery were predic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pact of the railway engineering on the Alpine ecosystem depends mainly on how much the original surface soil in the zone has been disturbed and how fragile of the ecosystem per se.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pecies abundance shows a significantly reverse relationship with disturbance of the original surface soil but an extremely positive one with the length of the restoration period and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annual mean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period and no obvious bearings with altitude and temperature. In sections with an annual precipitation over 200mm, as long as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original soil is left in situ, it takes only 30 years or so for biodiversity to get basically restored to the original level after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but at least 45-60 years or more for vegetation coverage.  相似文献   
53.
重庆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别将计算出的生物资源(农产品)和能源消耗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进行均衡化处理,并用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产量因子,均衡化后得到重庆市的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重庆市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减少生态承载力的压力.  相似文献   
54.
城市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演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化是急剧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壤的服务功能经历明显的转变,即从维系植物生长的功能为主转变为滞留、转化和净化污染的功能为主,因此,城市土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起着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土壤在功能转变的过程中,土壤质量也发生重要的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等方面。巨大的人为影响致使城市土壤的退化比较明显。物理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由于压实导致容重增加、水分入渗速率降低,从而使降雨时地表径流系数增加、非点源污染负荷升高,对城市水体污染产生明显的影响;化学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这一方面使土壤对生物健康直接影响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使土壤的吸附容量接近饱和丽导致污染物的移动性提高,从而具有较高的释放潜力。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不闭合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土壤是养分和污染物末端固定者,因而城市土壤是一个人为的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垒”(barrier)。建设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闭合开放状态的物质循环链条,这必然需要科学的城市土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5.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相似文献   
56.
国外典型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流量是河流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指标和难点问题。目前,河流生态流量理论方法体系尚不完善,不足以全面指导生态流量管理实践,导致部分河流、河段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虽然生态流量的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中国学者对国外生态调度也做了回顾和梳理,但是对生态流量的管理目标仍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梳理国外7条典型河流的生态流量管理实践,从珍稀濒危洄游性鱼类、国际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鸟类等多种生态保护目标,以及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水权交易、国际投资等政策管理的多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河流的生态流量实施过程和效果,归纳总结了7条典型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对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水电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在生态流量研究与管理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7.
自西方深层生态学诞生以来,中国道家思想便成为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源泉。道家强调自然万物平等,提倡以道观物,物无贵贱;道家的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成为自然哲学的基础;道家主张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这些都是现代深层生态学的核心。因此,在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当下,深入发掘道家的生态智慧,不仅可完善或重构深层生态学,而且可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提供智性的生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8.
生土窑居的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土窑居是世界上少有的、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取之自然而融于自然,或依山靠崖、或妙居深壑、或深潜土塬,具有因地制宜、施工简便、造价低廉、适应气候及可再生性强等特点;深藏于土层之中,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冬暖夏凉",具有保温、隔热、储能、调解洞室小气候的功能,最符合生态原则.生土材料是最理想的保持生态自然系统中物质流与能量流平衡的材料.因此,从生土窑居存在之自然、用材之巧妙、构筑之合理等方面探讨生土窑居的生态优势,以弘扬生土窑居千百年来带给我们丰厚的建筑文化和生态精神.  相似文献   
59.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和计算方法,利用综合法和组分法测算了1996-2004年浙江省淳安县生态足迹,对淳安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综合法与组分法结果之间的差距。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淳安县目前正处于由可持续发展向不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临界点,由此提出了优化淳安县生态环境的措施;2种方法的结果差距则反映区域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模,对区域生态足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0.
水岸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岸生态系统是介于陆地与河流、湖泊、溪流或水塘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水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水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城市水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结果导致水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水岸连接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退化水岸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较为复杂,我国水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为此,笔者总结目前国内外有关水岸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对我国水岸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