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05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198篇
综合类   1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Diterpenoids are considered the major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Scutellaria barbata to treat cancer and inflammation, but few comprehensive profiling studies of diterpenoids have been reported. Herein, a stepwise diagnostic product ions (DPIs) filtering strategy for efficient and targeted profiling of diterpenoids in Scutellaria barbata was developed using UHPLC-Q-Exactive-Orbitrap-MS. After UHPLC-HRMS/MS analysis of six diterpenoid reference standards, fragmentation behaviors of these references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DPIs. Then, stepwise DPIs filtering aimed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interferences of matrix ions and achieve more chromatographic peaks was conducted to rapidly screen the diterpenoid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tepwise DPIs were capable of simplifying the workload in data post-processing and the effective acquisition of low abundance compounds. Subsequently, DPIs and MS/MS fragment patterns were adopted to identify the targeted diterpenoids. As a result, 381 diterpenoids were unambiguously or tentatively identified, while 141 of them with completely new molecular weights were potential new diterpenoids for Scutellaria barbata.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eveloped stepwise DPIs filtering method could be employed as an efficient, reliable, and valuable strategy to screen and identify the diterpenoid profile in Scutellaria barbata. This might accelerate and simplify target constituent profil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xtracts.  相似文献   
92.
设计了一个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诊断设备定位与对准的搭载平台。该平台采用三自由度混联机构,具有进行两转动一平动的姿态调节能力。给出了平台输出件末端位置的反解及正解的封闭解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矩阵法结合从运动学方程得到的结论,推导出驱动杆杆长误差、球铰虎克铰间隙误差和球销副间隙定位误差与搭载平台终端位姿误差的映射关系。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分析了各几何误差源对搭载平台终端定位能力的影响。球销副的绝对误差较大并处于动平台的支撑点,所以它对搭载平台终端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大。在不同姿态角相同误差输入条件下,对搭载平台终端误差输出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俯仰角变化对输出误差的影响比偏航角变化的影响要大1~2倍。  相似文献   
93.
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自2000年以来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研究以及诊断技术研究的进展,主要内容为神光II激光装置上的实验,也对刚建成不久的神光III原型装置上的实验作简要介绍,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神光II和神光III原型装置上近期发展的诊断技术和设备.文章作者在神光II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多项的物理实验研究,其中包括黑腔物理、内爆物理、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辐射不透明度以及辐射驱动冲击波等,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X射线单能成像、Thomson探针、无高级衍射的单级衍射光栅等新型关键诊断技术与尖端设备研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94.
上官丹骅  邓力  李刚  张宝印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30(1):016004-1-016004-4
对于非定常输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香农熵的自动调整样本数策略。将每一计算步的总样本数划分为若干批并逐步模拟每批中的粒子, 可以在每批粒子模拟结束后通过计算得到该时间步幸存粒子属性分布对应的香农熵值。采用在线收敛性诊断方法, 一旦通过香农熵值序列判断对应的幸存粒子属性分布已经收敛, 则可以提前结束本时间步的计算。对一个空间一维非定常输运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 该策略可以显著减少每一计算步的实际样本数且保持最终的结果基本不变, 从而减少了计算时间, 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5.
实验测量了诊断中性束(DNB)中H0的4种主要能量成分(全能量,半能量,1/3能量,1/18能量),运用光谱法来分析中性束的束成分所占百分数。根据多普勒效应,中性束中的氢粒子发出的Ha波长偏离本底的Ha波长,波长偏移量与氢粒子的能量相关,从而在光谱仪上得到多峰Ha谱线。通过编写程序并以此对实验的原始谱线进行了初步和精确拟合,最终准确有效地分析出中性束的束成分和束能量。实验测得DNB束流的中性氢粒子的全能量、半能量、1/3能量和1/18能量4种成分分别占15%,42%,35%,8%。  相似文献   
96.
在研究了诊断中性束(DNB)对控制时序要求的基础之上,针对传统控制系统带来的低可靠性和低集成度等不足,研制了一套DNB时序控制系统:包括主要由PC机和PIC单片机组成的硬件结构,以及在上下位机上开发的软件程序。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为DNB装置投入HT-7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7.
近背向散射光诊断系统的建立对于精密测量近背向散射光能量份额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实验激光能量与靶耦合效率参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介绍了神光Ⅲ原型装置的近背向散射光诊断系统,包括其主要功能、技术要求、光学设计与机械设计要点。该诊断系统以离轴椭球镜及靶室外的光学传递组为核心元件,具有灵活可靠的支撑和调节结构。在原型装置上使用该系统进行了打靶试验考核,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进行稳定测量,数据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98.
介绍一种采用脉冲恒压电源驱动的镍薄膜量热计,研制了测量系统和镍薄膜探测器,对探测器的电阻 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标定,该量热计已成功应用于测量“强光一号”加速器高功率Z箍缩等离子体软X射线总能量,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9.
为了诊断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辐射,建立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电磁辐射的实验和微波诊断系统。利用建立的微波诊断系统,进行了碰撞速度分别为4.60和4.66 km/s条件下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电磁辐射的微波诊断,分析了实验中产生电磁辐射与靶板厚度及裂纹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相近的情况下,靶板厚度越小,产生的微波辐射强度越大 ;微波辐射功率正比于碰撞产生的微裂纹数。同时揭示了热激发产生电子和裂纹的存在为超高速碰撞产生电磁辐射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0.
对ICF中子发射时间的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快闪烁体和微通道板式光电倍增管的中子发射时间探测器。在某大型激光原型装置上进行了中子发射时间的实验测量,成功获得多发实验的中子发射时间与打靶激光脉冲的时间及中子发射时间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中子发射时间探测器对DT中子和DD中子都能够响应,中子产额测量下限达到107,时间测量不确定度小于20 ps;CH烧蚀层越厚,中子发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