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21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2篇
综合类   27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中保障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现代刑法理论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已成为现代刑法文明化的标志之一。在传统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仅涉及到实体法的内容。但实际罪刑法定原则天然包含着程序价值,我国应借鉴英美及日本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赋予罪刑法定原则以程序内容,同时应将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上升到宪法层面,以匡正罪刑法定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应有地位以及其程序层面在该原则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化校园中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教育者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03.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因素关系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种心理测验方法和模糊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研究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入手,探讨了体质水平与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影响体能发挥的心理因素内在的数量化关系。提出了心理测验需针对性的综合运用16PF和SCL-90两个量表,并辅以相关的心理测验方法,去获取大学生心理行为变量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4.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其理论所研究的要素组织规律及形式美法则渗透在各美术专业的课程中。加强平面构成训练是当前美术教学值得倡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多层建筑基础隔震中的一些建筑构造技术问题,包括地下架空层、隔震层散水、入口踏步、踏步挡板、花坛和悬挂楼梯等不同于传统设计的特殊构造,既遮盖了明沟,不使架空层积水,又保证了地震时建筑物的上部位移无阻挡,有效地提高了隔震效果,同时还能方便对隔震支座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  相似文献   
106.
在机电跟踪控制组合开关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与组合开关相应的自互补二元周期序列的性质,给出了周期为n的自互补二元周期序列的数目计算公式以及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对绿黄隆干悬浮颗粒剂的组成及工艺详细的考察、研究 ,综合悬浮率、崩解时间、储藏时间等质量控制指标 ,确定了最佳组成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我国9次修宪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修宪具有修宪频率较高、修宪程序尚待完善、修宪过程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修宪内容政策化等四大政治性特征,分析了中国修宪中存在现行宪法的缺陷、修宪机制过于单一、修宪领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宪政制度不够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等五大政治性缺陷,为理解中国特色修宪,为修宪专家不断完善修宪行为提供政治学诠释。  相似文献   
109.
以我校学生为例评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大学组)》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该标准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评析了该标准的优点和不足,指出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施要求、办法和评分值上的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0.
Dennis Earl 《Acta Analytica》2007,22(3):189-205
The paradox of analysis has been a problem for analytic philosophers at least since Moore’s time, and it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those who seek an account of analysis along classical lines. The present paper offers a new solution to the paradox, where a theory of analysis is given where (1) analysandum and analysans are distinct concepts, due to their failing to share the same conceptual form, yet (2) they are related in virtue of satisfying various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the analysis relation. Rather than distinguish between analysandum and analysans by appeal to epistemic considerations, the paper appeals to semantic considerations in giving a candidate account of the identity conditions for concepts. The distinctness of analysandum and analysans then serves to block the paradox in a straightforward way.
Dennis Earl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