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1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化学   762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163篇
综合类   61篇
数学   387篇
物理学   751篇
综合类   30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内, 采用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和顶盖埋管法, 在生长季内分0~5, 5~10, 10~20和20~30 cm 4层, 研究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地下0~30 cm无机氮含量为6.70±2.31 mg/kg, 其中铵态氮5.59± 1.78 mg/kg, 硝态氮1.11±0.77 mg/kg。不同土壤深度的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3种穿透雨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增雨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0~30 cm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24 (?6.65~10.24) mg/(kg?30d)。穿透雨处理和土壤深度对净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 0~5 cm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余3层, 增雨和减雨处理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说明降水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及氨化作用的影响弱于对硝态氮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千岛湖风化基岩消落带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然植被在湖滨消落带的分布规律,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在千岛湖区风化基岩消落带上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方法,结合千岛湖水位涨落动态观察,通过物种重要值、聚类分析及其多样性,研究自然植被在海拔98.0~108.9 m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千岛湖水位基本上呈现1—3月为98~100 m的低水位、4—6月逐渐升高至104 m、7—9月为105~106 m的高水位、10—12月再逐渐回落至100 m低水位的年变化动态规律。风化基岩消落带植被的垂直分布与水位的季节性涨落或淹没时间有关,106.0~108.9 m区间为乔灌草植被带,乔木种类主要有木荷(Schima superb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 104.0~105.9 m区间为灌草植被带,主要种类有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等灌木和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等草本; 102.0~103.9 m区间为草本植被带,主要种类为上位灌草植被带出现的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酸模(Rumex acetosa)、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粉披苔草(Carex pruinosa)等草本,但盖度只有20%左右; 98.0~101.9 m区间为无植被带。植物的多样性自上而下基本呈现上多下少的现象。【结论】千岛湖106.0~108.9 m乔灌草植被带、104.0~105.9 m灌草植被带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和结构特征为消落带植被人工修复与重建提供了物种选择及其结构配置的重要依据; 102.0~103.9 m草本植被带和98.0~101.9 m无植被带是千岛湖风化基岩消落带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区间带,也是植被修复与重建最难、最重要的区间带。  相似文献   
153.
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2孔(27°05.4′N,121°24.1′E,水深62m,岩芯长34.1m)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和14C年代测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区的海平面及沉积环境的变化.14.0ka左右,海平面已经到达现今海平面下62m等深线的位置,大量沉积物在此沉积.13.0~4.2ka之间,受海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少量沉积物在此沉积.4.2~3.2ka之间,现代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主体在该岩芯附近快速堆积.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体由北向南,由内向外逐渐形成,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4.
海湾型城市湿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退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6和1997年landsat TM影像以及2004年SPOT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对厦门市过去18年间湿地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厦门市湿地类型中以浅海、滩涂和养殖为主,翔安区拥有丰富的湿地土地资源.湿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滩涂、河流、水塘、红树林等自然湿地的减少以及人工湿地-养殖区面积的增加,红树林、养殖区变化最显著,而大多数湿地类型在1986~1997年这个时期变化最显著.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自然湿地破碎严重化、不断萎缩,而养殖区沿着海岸线快速扩展和蔓延.海岸湿地是厦门独特的风景,但是18年来湿地质量总体处于不断退化之中.污染、资源过度利用、海岸工程、围海造地等是造成厦门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湿地退化导致生物栖息地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5.
王茜  王月容  古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7):6927-6936
为了对城市森林公园内游憩林的休闲游憩功能进行开发与利用,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侧柏林内外一年四季4种粒径空气颗粒物浓度全天24 h监测,并同步观测空气温湿度、风速、光照等气象因子,分析了林内外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四季变化、日变化和小粒径颗粒物所占比例日变化规律,并对各粒径颗粒物与小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林内外空气颗粒物浓度虽然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总体来说,林缘的均值高于林内均值,且夜间浓度高于白天,且四季均在5:00—7:00时间段不同程度达到峰值;从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四季变化来看,林内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PM10和PM2.5浓度的高低排序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PM1.0颗粒物浓度的排序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林缘TSP、PM10和PM1.0浓度的高低排序与林内一致,而PM2.5浓度的高低排序为:冬季...  相似文献   
156.
从一个自然初始状态的二维模型(准三维模型)出发,模拟了模型态密度的演化.结果显示:模型从完全的激活态过渡到激活态与吸收态共存的状态,是一个连续的相变过程;而从两相共存的状态到完全吸收态可能存在一个非连续的相变.动力学的驱动机制方式控制和影响整个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157.
由于降雨、水位升降等自然因素,固化淤泥作为填土材料使用时,其饱和度(基质吸力)常处于变动状态,使固化淤泥力学及体变特性发生改变,对土工构筑物的安全带来潜在隐患.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不同基质吸力、净围压下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基质吸力和净围压对非饱和固化淤泥力学及体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净围压增大,基质吸力的...  相似文献   
158.
介绍了高校学生档案异动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突出了当学生降级、退学、转专业、专升本、休学、毕业时,其档案异动的信息化处理方案,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159.
钾明矾(KAl(SO4)2·12H2O)有较高的潜热和良好的导热性(熔化热232.4kJ/kg,导热系数为0.55W/m·K),熔点为91℃,是中低温相变材料中较有开发价值的一种.但是它的过冷度高达19.8℃,并且由于相变过程伴随着结晶水的蒸发使无机盐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本文通过冷指法及添加成核剂的方法对硫酸铝钾的过冷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核剂NiSO4·6H2O、MgCl2·6H2O能较好的改善过冷现象,当MgCl2·6H2O的添加量为2;时可使过冷度降为零,且能保持钾明矾的相变温度而不使其降低.利用MgCl2·6H2O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以补充相变过程中损失的水分,使相变材料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0.
电视手机是未来几年数字视频应用的一个热点.该文探讨适合于中低码率无线信道应用的一种方法:在实时编码的初期,通过量化QP(quantization parameter)值的调整,来满足信道带宽的要求;当信道变差时,在编码端采取动态丢帧策略,通过场景切换检测,将相关性强的帧丢失,在解码端通过双线性时序插补方法,恢复丢失的帧.这样可在保证编码质量的前提下,满足无线信道带宽时变的要求.同时讨论将这种方法应用到AVS和H.264视频编码算法中,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应用到未来的电视手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