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化学   23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409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20篇
物理学   326篇
综合类   13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以金融领域的科技文献作为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动态挖掘领域相关的作者研究兴趣的复合主题演化模型。该模型能够获取作者在不同时间片下的主题概率分布以及主题下词汇概率分布,并充分考虑作者在合作作者文献中的排名对于其研究主题和主题变化的影响。通过金融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该复合主题演化模型能够有效地揭示金融领域作者研究兴趣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也存在着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由于以往教育水平评价指标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了有效地观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趋势,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熵权法的组合权重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指标体系收集到我国10个省级地区2007年至2016年的相应数据,利用综合评价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对我国部分地区高等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到了各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排名,并基于此对各地区未来5年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3.
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的小应变刚度在深基坑或隧道开挖等以变形控制为主的工程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参数.利用固结仪、应力路径三轴仪和共振柱联合测定江苏常州地区3个典型土层原状土的小应变刚度特性,得到了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HSS)的相关参数,包括土体的初始剪切模量、模量退化曲线、土体强度参数、加卸载模量等.分析了土体有效应力对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影响,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小应变模型参数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4.
探讨了复掺粉煤灰、矿渣在冻融循环、硫酸盐干湿循环以及二者共同作用下的性能。通过研究其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来对复掺比例进行讨论,得出了复合作用下的较优配合比.研究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试块破坏程度逐渐严重,质量损失率出现负增长现象,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逐渐减小.掺入矿物掺合料的试件组(试验组)性能略差于未掺入矿物掺合料的试件组(对照组),水胶比越小,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曲线变化趋势越相似.复合作用下,试件的破坏程度相对单一作用下更严重,但是破坏过程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65.
在对比分析已有硬化非高斯模型(Winterstein硬化模型、Ding和Che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Zhao和Lu模型的新硬化非高斯模型.新模型预测偏度和峰度的误差比既有硬化模型小,且最大误差分别为0.311和0.479,表明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同时新模型扩展了Zhao和Lu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运用新硬化模型模拟硬化非高斯过程样本,发展了硬化非高斯结构响应首次穿越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用于硬化非高斯结构响应首次穿越失效概率计算有较高的精度;杭州新火车东站大跨屋盖以及南水北调工程渡槽结构工程实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预应力CFRP布加固腐蚀钢梁静载、超载的抗弯性能,进行了7根钢梁的抗弯试验,研究了加固梁在静载及超载下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刚度.结果表明,加固钢梁可以提高钢梁的承载力与刚度,预应力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CFRP布的利用率;腐蚀程度影响钢梁的刚度与极限承载力,腐蚀程度增加1倍,钢梁的承载力降低50%左右.超载次数增加,钢材发生时效硬化,钢梁刚度可提高13%左右,但承载力有所降低;超载下,预应力的施加可提高钢梁的延性.建立了预应力CFRP布加固腐蚀钢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7.
68.
研究了交界面移动情况下流固耦合稳态传热的数值稳定性问题.考虑Dirichlet-Robin组合边界条件,用速度表征交界面的移动情况,流体域和固体域分别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单元法进行离散及数值求解,利用Goudonov-Ryabenkii理论正则模态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交界面移动时数值方法的稳定性,最终获得了一条由耦合系数和移动速度组成的最优曲线,并且证明了当耦合系数和移动速度在这条曲线上取值时,离散的求解域能够达到最快的收敛速度及绝对的稳定性特征.为设计人员进行数值仿真时选取合理的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能够对区域空域的流量做出准确的预测,可以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协调航班运行,减缓空域内航路的拥堵提供重要依据.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与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对区域航班流量进行预测,并结合华东地区飞行流量的数据样本训练并测试模型.结果显示,由组合模型得出的流量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吻合,说明组合模型比单种预测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对区域空域流量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70.
Automated structure verification using 1H NMR data or a combination of 1H and heteronuclear single‐quantum correlation (HSQC) data is gaining more interest as a routine application for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large compound libraries produced by synthetic chemistry. The goal of this automated software method is to identify a manageable subset of compounds and data that require human review. In practice, the automated method will flag structure and data combinations that exhibit some inconsistency (i.e. strange chemical shifts, conflicts in multiplicity, or overestimated and underestimated integration values) and validate those that appear consistent. One drawback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no automated system can guarantee that all passing structures are indeed correct structure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approaches using only 1H or even 1H and HSQC spectra often do not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properly distinguish between similar structures. Therefore, current implementations of automated structure verification systems allow, in principle, false positiv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is a method that greatly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an automated validation system passing incorrect structures (i.e. false positives). This novel method was applied to automatically validate 127 non‐proprietary compounds from several commercial sources. Presented also is the impact of this approach on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result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