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化学   31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34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94篇
物理学   205篇
综合类   398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针对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单腿协调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实时分散解耦控制系统:基于PC-Based控制系统架构,在RTX环境下模块化了实时控制子任务,并对多任务的处理进行了实时调度,搭建出了机器人的实时分散控制系统框架;针对单腿系统设计了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广义解耦控制算法,并将其嵌入到整体程序框架中,实现了多腿联动的分散解耦控制。物理样机实验表明开发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分散解耦控制算法的实时性要求,提高了四足机器人运动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其连续稳定地行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为实现挖掘机器人的自动挖掘,在挖掘机实验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电路改造,构建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通过无线蓝牙与上位机进行通讯,实现对挖掘机操作装置的控制。通过视觉传感器采集挖掘机铲斗、目标物的实时图像,经图像处理后,对目标物中心及铲斗标记中心进行提取、定位,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实时距离,进而控制挖掘机铲斗对目标物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53.
基于用户移动行为相似性聚类的Markov位置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采集点丢失或出现新用户等原因,GPS轨迹数据往往具有稀疏性,使得基于单个用户数据的位置预测准确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基于移动行为相似性和用户聚类的Markov位置预测方法.首先,基于Voronoi图和原始GPS轨迹进行区域划分,位置预测基于区域轨迹进行;其次,提出了同时考虑用户转移特性和用户区域特性的移动行为相似性计算方法;再次,根据移动行为相似性对用户进行聚类,并在聚类的用户组上采用一阶Markov模型进行位置预测,提高了位置预测的准确性.真实GPS轨迹数据上的实验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4.
为解决四连杆双足机器人的平面步态规划问题, 提出基于被动行走的平面步态规划。基于3毅向下坡面完全被动行走的动力学方程, 利用角度不变控制方法施加控制力矩, 得到机器人在水平面上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常数时间放缩方法对平面参考轨迹进行时间放缩, 得到机器人在水平面上步幅不变, 周期可变的行走步态。通过Matlab 软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研究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5.
The conservation of paintings is fundamental to ensure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have access to the ideas of the grand masters who created these art pieces. Many factors, such as humidity, temperature, light, and pollutants, pose a risk to the conservation of paintings. To help with painting conserv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be able to noninvasively study how these factors affect paintings and to develop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s on painting degradation. Hence, the use of mobi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s a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of paintings is gaining increased attention in the world of Heritage Science. In this mini-review, we discuss how this method was us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ratigraphy of paintings and the effect different factors have on the painting integrit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cleaning techniques suitable for painting conservation, and to show how mobile NMR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forgerie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its limitations and build upon this information to optimize it to extend its applicability to the study of paintings and other precious objects of cultural heritage.  相似文献   
156.
We present a chemical discovery robot for th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iscovery of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a huge reaction space exceeding ten billion combinations. The system was designed to search for areas of reactivity found through autonomous selection of the reagent types, amounts,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aiming for combinations that are reactive. The process consists of two parts where reagents are mixed together, choosing from one type of aldehyde, one amine and one azide (from a possible family of two amines, two aldehydes and four azides) with different volumes, ratios, reaction times, and temperatures, whereby the reagents are passed through a copper coil reactor. Next, either cobalt or iron is added, agai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possible quantities. The re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evaluating differences in pH, UV‐Vis, and mass spectra before and after the search was started. The algorithm was focu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interesting regions, as defined by the outputs from the sensors, and thi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range of 1‐benzyl‐(1,2,3‐triazol‐4‐yl)‐N‐alkyl‐(2‐pyridinemethanimine) ligands and new complexes: [Fe(L1)2](ClO4)2 ( 1 ); [Fe(L2)2](ClO4)2 ( 2 ); [Co2(L3)2](ClO4)4 ( 3 ); [Fe2(L3)2](ClO4)4 ( 4 ), which were crystallised and their structure confirm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etermination, as well as a range of new supramolecular clusters discovered in solution using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157.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节点移动和无线广播通信特征,引入移动算子和广播算子,扩展形式逻辑LS2,提出了建模和分析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系统的逻辑ELS2.ELS2把网络模型化为不同位置上执行程序的线程复合,把攻击者模型化为与协议参与方并发运行的线程.ELS2中提出网络迹概念,描述网络节点内部计算和外部交互,以及节点移...  相似文献   
158.
一种基于凸壳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种基于凸壳的路径规划算法应用于体育场智能服务机器人,首先采用基于Haar特征分类器的方法确定球的坐标,采用基于颜色模型的方法确定机器人的位置及航向,并根据机器人的自身特点,将一定范围内的多个球视为一个目标点处理;然后以目标点坐标作为算法输入,采用基于凸壳的路径规划算法得到一条较优的捡球路径.该算法可以降低机器人的捡球运动代价,有效提高机器人的捡球效率.  相似文献   
159.
为了提高双足机器人步行运动的稳定性,将双腿支撑阶段的机器人简化为一个虚拟的线性倒立摆模型。该模型以机器人运动的ZMP(zero moment point)为虚拟支点,以机器人质心为模型的质点;在运动中保持质点高度不变。通过预先设定ZMP的轨迹,即可获得机器人质心在双腿支撑阶段的运动轨迹。将该模型与机器人单腿支撑阶段的普通线性倒立摆模型综合运用,就能保证步行时机器人质心速度变化的连续性和步行运动的稳定性。该方法在实际机器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实际机器人的步行运动。  相似文献   
160.
管道机器人弯管运动转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管道机器人弯管内运行时发生转体现象而影响管内任务的执行,对机器人转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建立的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位姿模型为基础,对机器人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机器人过弯时的转体力矩模型.通过对转体力矩的分析,揭示了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时发生转体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了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最佳姿态角.理论计算表明:当机器人以最佳姿态角运行时,机器人转体力矩几乎为0,不发生转体;当机器人以其他姿态角运行时,将出现一个不为0的转体力矩,该力矩使机器人向平衡姿态角方向转体,直至机器人姿态稳定为止.在实际应用时,使机器人在平衡姿态角运行为最佳.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该研究为人弯管内的姿态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