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化学   158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33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258篇
综合类   8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N,N-Diethyldithiocarbamate functionnalized 1,4-polyisoprenes were prepared from 1,4-polyisoprenes (natural or synthetic). The syntheses were performed by nucleophilic addition of N,N-diethyldithiocarbamate salts upon oxirane rings of epoxidized units according to a SN2 mechanism with ring opening. Studies on model molecules of epoxidized 1,4-polyisoprene units (1,2-epoxy-1-methylcyclohexane and 4,5-epoxy-4-methyloctane) were previously achieved to develop the procedure. The best yields were obtained at low temperature in polar medium, and more especially in water with sodium N,N-diethyldithiocarbamate (DEDT-Na) as reagent. A diastereospecific addition was noted when reaction was performed in water with DEDT-Na. Afterwards, the developed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generalized to epoxidized synthetic polyisoprenes and epoxidized natural rubber (in THF, then in latex medium). Excell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latex medium with epoxidized natural rubber (ENR) latices. As with the models, a diastereospecific addition of sodium N,N-diethyldithiocarbamate trihydrate onto epoxidized 1,4-polyisoprene units of ENR was observed at the condition to bring the latex medium to pH 8 before introduction of DEDT-Na.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drc, and DEDT-Na concentration were successively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conditions of the addition on ENR latices.  相似文献   
22.
利用物料在超细粉碎过程中的机械力效应,以振动磨为载体和工具,对用作橡胶补强剂的高岭土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机械力化学改性实验,探讨了偶联剂种类、改性剂投入时间和持续作用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对同类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3.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然橡胶生胶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过氧化蓉甲酰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交联聚合得到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此外探讨了聚合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缓释性能。天然橡胶吸油树脂对甲苯的最大吸收率为25.0,对煤油的最大吸收率为26.6。  相似文献   
24.
基于SMA复合橡胶支座的桥梁隔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结构减震、隔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MA复合橡胶支座的智能隔震系统,应用SMA复合橡胶支座对一受代表3种场地频率地震波激励的多跨简支桥的标准跨桥梁进行了时程分析,并与应用普通橡胶支座的桥梁进行了减震、隔震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应用SMA复合橡胶支座隔震,不仅能取得更为显著的减震、隔震效果,而且能使地震后隔震桥梁的梁体得以复位,从而验证了SMA复合橡胶支座在桥梁隔震中的有效性、智能性和自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25.
橡胶集料混凝土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凝土的渗透性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抗渗性能的高低不仅表征了混凝土耐水流穿过的能力,而且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抗冻,抗氯离子穿透的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高低影响液体(或气体)渗入的速度,而有害的液体或气体渗入混凝土内部后,将于混凝土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6.
简要介绍了包头市昆都仑河橡胶坝工程消能防冲设计,分析了橡胶坝工程设计中过坝洪水流态及设计流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7.
神经网络在矿井胶带机火灾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温度、温度变化率、一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率为胶带机火灾探测系统的参数 ,采用三层前馈 BP神经网络对胶带输送机火灾探测进行研究 ,经过 81组数据样本训练得到合适的网络结构及网络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 :当隐层节点数为 1 0 ,动量因子为 0 .95时 ,训练时间最短 ,误差下降最快 ;对 PVC胶带机的火灾燃烧试验探测结果表明 ,当输出报警限取 0 .5时 ,经一定的时间延时后 ,运用该网络可在燃烧发生 35 0 s时进行报警 ,从而有效实现了矿井胶带输送机火灾的早期报警 ,并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对环境的适应性能  相似文献   
28.
SiO2/EPDM复合材料微观形态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MTA方法研究了分散剂、硅烷偶联剂以及二者并用对二氧化硅增强乙丙橡胶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橡胶加工分析仪测试了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和填料在基体中形成的填料网络结构,利用结合胶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中填料橡胶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按照空白样和采用分散剂、硅烷偶联剂、分散剂+硅烷偶联剂对SiO2进行表面处理,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程度提高,填料填料的相互作用逐渐弱化,填料网络结构逐渐减弱,橡胶复合材料在低应变下的储能模量逐渐降低,抗滚动阻力性能逐渐提高。同时,结合胶含量逐渐提高,玻璃化转变峰逐渐变宽,复合材料的抗湿滑性能逐步提高分散剂与硅烷偶联剂并用改性二氧化硅对橡胶复合材料性能提高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以丙烯酸丁酯(BA)和含氢硅油(PHMS)为原料,制得了兼有二者性能的丙烯酸丁酯改性硅油.用FT-IR和1H-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黏温性能、表面性能与PHMS含氢质量分数和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PHMS的含氢质量分数对聚合物性能影响比其黏度的影响显著,且PHMS含氢质量分数和黏度越小,聚合物的性能越佳;在PHMS含氢质量分数为0.130%,黏度为15.5 mm2/s时,产物的黏度指数(VI)为414,黏温系数(VTC)为0.61,表面张力(ST)为22.0 mN/m;二元回归方程有效地预测了聚合物的VI、VTC和ST的值.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无皂乳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甲基丙烯酸与衣康酸配比改变对乳胶粒径和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当n(甲基丙烯酸):n(衣康酸)=1:1时,乳胶粒表面羧基含量最高。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制得表面羧基含量高、粒径较大且具有单分散的St-BA-MAA-IA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