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5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367篇
化学   700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159篇
综合类   82篇
数学   274篇
物理学   641篇
综合类   593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煤焦在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煤焦在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如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会发生连续变化,直接测量煤焦在燃烧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很困难,但可以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观察,二维的圆柱孔模型已大量用来对煤焦气化与燃烧过程中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模拟,这个模型把孔隙分成两大部分--大孔与小孔,因为小孔构成比表面的绝大部分,所以在反应过程中比表面积的变化可以由单一小孔模型来拟合,本文采用了用Tseng和Edgar提出的孔模型对几  相似文献   
92.
以天然水菱镁矿为原料,通过"煅烧-水化-煅烧"的简单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介孔网状MgO,且实验过程中无须加入任何试剂。系统性研究了氧化镁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H对氧化镁吸附模拟废水中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吸附机理,并考察了氧化镁对多种离子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氧化镁吸附剂具有188 m2·g-1的高比表面积和0.85 cm3·g-1的高孔体积,平均孔径为12.33 nm,其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数据与伪二级模型和Langmuir模型高度吻合,表明重金属离子在氧化镁上为单层化学吸附。MgO介孔网状结构表现出对Pb(Ⅱ)的高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为7 431.5 mg·g-1,该数值远高于其他报道的基于MgO吸附剂的数值,铅去除率高达99.8%以上。介孔网状MgO的吸附机理主要是羟基官能团以及Mg(Ⅱ)与MgO表面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所致。另外,该氧化镁可同时吸附多种离子,对Cd、Cr、Ni、As、Co、P、Se、Be、Bi、Cu、Fe、Mn、V、Zn、Al离子均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3.
The surface area was determined for various papermaking woodpulps: bleached eucalyptus globulus sulphate pulp; bleached eucalyptus grandis sulphate pulp; bleached betula verrucosa sulphate pulp; bleached pine/spruce sulphate pulp; bleached pine/spruce sulphate pulp fines. The method of negative adsorption was used which gives an effective wet surface area. By looking at negative adsorption data more closely, some inference can be made about the morphology of the substrate.Glossary of symbols B (e2/2kT)1/2 - ¯C concentration of fibre per unit volume of pulp - 1 - ¯¯c - h angle between pore and the axis of the bed in a permeable material - K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 k Boltzmann constant - k 0 shape factor for pores in a permeable material - n i concentration of co-ion in the bulk solution - n i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co-ion in the bulk solution - S surface area - S t wS - S 0 surface area per unit volume of permeable material - V t total volume of solution - V excluded volume - V s excluded volume accessible to water but not to ions - V obs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excluded volume - w weight of dry fibre - ¯ effective volume of fibres in a permeable pad - surface potential at outer Helmholtz plane  相似文献   
94.
The impregnation of magnetite (Mt) nanoparticle (NPs) onto Musa acuminata peel (MApe), to form a novel magnetic combo (MApe-Mt) for the adsorption of anionic bromophenol blue (BPB) was studied. The SEM, EDX, BET, XRD, FTIR and TG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adsorbents. The FTIR showed that the OH and CO groups were the major sites for BPB uptake onto the adsorbent materials. The average Mt crystalline size on MApe-Mt was 21.13 nm. SE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t NPs were agglomer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pe biosorbent, with an average Mt diameter of 25.97 nm. After Mt impregnation, a decrease in BET surface area (14.89 to 3.80 m2/g) and an increase in pore diameter (2.25–3.11 nm), pore volume (0.0052–0.01418 cm3/g) and pH point of zero charge (6.4–7.2) was obtained. The presence of Pb(II) ions in solu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uptake of BPB onto both MApe (66.1–43.8%) and MApe-Mt (80.3–59.1%), compared to other competing ions (Zn(II), Cd(II), Ni(II)) in the solution. Isotherm modeling showed that the Freundlich model best fitted the adsorption data (R2 > 0.994 and SSE < 0.0013). In addition, maximum monolayer uptake was enhanced from 6.04 to 8.12 mg/g after Mt impregnation. Kinetics were well described by the pseudo-first order and liquid film diffusion models. Thermodynamics revealed a physical, endothermic adsorption of BPB onto the adsorbents, with ΔHo values of 15.87–16.49 kJ/mol, corroborated by high desorption (over 90%) of BPB from the loaded materials. The viability of the prepared adsorbents was also revealed in its reusability for BPB uptake.  相似文献   
95.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沈阳市的居民收入差距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在郊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小城镇、运用财政税收杠杆等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本文介绍了Wackem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贵州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其生态足迹由三个部分组成:1)生物资源;2)能源消费;3)贸易调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贵州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95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53433hm^2.反映出目前贵州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最后还讨论了方法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坡折带的识别标志、成因机制以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总结了该区坡折带对于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以便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发育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构造活动是形成坡折带的主要因素.坡折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活动的阶段性演化或幕式构造作用相对应,也表现出多期性、幕式活动和差异性活动的特点,而且坡折带规模与构造活动大小有关.坡折带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坡折带附近是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规模较大的坡折带控制了多数地层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特点;坡折带在横向上可以存在较大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圈闭类型;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98.
渐新统沙二段是济阳坳陷车西地区的主力油层,为了弄清其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综合利用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首次在该段识别出漫湖洪水—风暴重力流沉积.该沉积具有明显的重力流沉积特征,砂岩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粒度概率图多由悬浮次总体组成,沉积序列可用Bouma序列来描述.在明确了砂体的沉积层位和沉积边界的基础上,描述了漫湖洪水—风暴的沉积特征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系统分析了这个环境下储集性砂体的分布及其油气聚集特征,为车西洼陷的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集岩大部分为细粒长石砂岩,少数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在10%~15%之间,渗透率在(0.1~1.0)×10-3μm2之间,以低孔、低渗、较强的非均质性为特点.长6沉积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下分流河道中发育储集砂体.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环境有利于大面积、较厚的砂体形成.方解石、浊沸石和绿泥石等自生矿物沉淀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始沉积物孔隙度,长石、中基性火山岩岩屑及浊沸石溶蚀作用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粒内溶蚀孔和胶结物溶蚀孔.  相似文献   
100.
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棉花的种植面积,适时准确地掌握棉花的种植面积对于科学指导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庆市、池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在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过程中,通过土地利用背景数据库建设,以及基于背景数据的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解译,准确地监测了棉花种植面积及其变化率.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棉花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江的洲圩区,其次分布于沿江的岗地和丘陵;在2001~200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主要是减少,在2002~2003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主要是增加.究其变化的原因,主要受棉花市场价格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