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269篇
晶体学   29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86篇
物理学   292篇
综合类   478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郑分刚  陈建平  李新碗 《物理学报》2006,55(6):3067-3072
选用不同浓度的Pb(Zr0.52Ti0.48)O3溶胶,用Sol-gel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沉积一层厚度不同的Pb(Zr0.52Ti0.48)O3 (PZT52)过渡层,经400℃烘烤、550℃退火等程序后,再用Sol-gel法在PZT52过渡层上沉积Pb(Zr0.52Ti0.48)O关键词:PZT铁电薄膜择优取向过渡层剩余极化强度  相似文献   
212.
高松  盛新志  冯震  吴重庆  董宏辉 《物理学报》2014,63(8):84205-084205
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NPR)效应的单一光缓存环多数据包的全光时隙交换(TSI)处理能力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在使用归纳法导出单一缓存环实现多数据包全光时隙(TSI)必要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全光TSI操作要求得出了相应光数据包的调度方案,在实验上,以基于SOA中NPR效应的单一光缓存环实验系统,开展了多数据包全光TSI操作的实验研究,根据上述光数据包理论调度方案进行相应系统参数设定,进行了速率为10 Gb/s的3个和4个数据包的全光TSI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合,研究成果为减少昂贵SOA元件的用量、简化基于光缓存环全光TSI系统的结构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推进全光TSI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3.
刘伯飞  白立沙  张德坤  魏长春  孙建  侯国付  赵颖  张晓丹 《物理学报》2013,62(24):248801-248801
针对非晶硅锗电池本征层高锗含量时界面带隙失配以及高界面缺陷密度造成电池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下降的问题,通过在PI界面插入具有合适带隙的非晶硅缓冲层,不仅有效缓和了带隙失配,降低界面复合,同时也通过降低界面缺陷密度改善内建电场分布,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收集效率. 进一步引入IN界面缓冲层以及对非晶硅锗本征层进行能带梯度设计,在仅采用Al背电极时,单结非晶硅锗电池转换效率达8.72%.关键词:非晶硅缓冲层非晶硅锗薄膜太阳电池带隙界面  相似文献   
214.
以半经典密度矩阵理论和分子振动弛豫理论为基础,研究添加适当比例缓冲气体与适当减小波导芯径对光抽运太赫兹激光器输出光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入适当比例缓冲气体或适当减小波导的芯径均能提高太赫兹激光的输出光强;同时优化两个参数能进一步提高抽运激光能量转化为太赫兹激光能量的效率,延长工作腔中的有效激活区,延缓抽运饱和效应的出现,提高太赫兹激光输出光强.该研究对提高光抽运太赫兹激光器的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光抽运太赫兹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及实现光抽运太赫兹激光器的小型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5.
采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技术,两步生长法在InP衬底上制备In0.82Ga0.18As材料。研究缓冲层的生长温度对In0.82Ga0.18As薄膜的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固定外延薄膜的生长条件,仅改变缓冲层生长温度(分别为410,430,450,470 ℃),且维持缓冲层其他生长条件不变。用拉曼散射研究样品的结构性能,测量四个样品的拉曼散射光谱,得到样品的GaAs的纵向光学(LO)声子散射峰的非对称比分别为1.53,1.52,1.39和1.76。测量样品的霍耳效应表明,载流子浓度随缓冲层生长温度变化而改变,同时迁移率也随缓冲层生长温度变化而改变。通过实验得出:缓冲层的生长温度能够影响In0.82Ga0.18As薄膜的结构及电学性能。最佳的缓冲层生长温度为450 ℃。  相似文献   
216.
李群  屈媛  班士良 《物理学报》2017,66(7):77301-077301
由于ZnO缓冲层对纤锌矿ZnO/Mg_xZn_(1-x)O有限深单量子阱结构左垒的限制作用,导致阱和右垒的尺寸、Mg组分值等因素将影响系统中形成二能级.本文考虑内建电场、导带弯曲及材料掺杂对实际异质结势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Schr?dinger方程,获得电子的本征能级和波函数,探讨ZnO缓冲层对此类量子阱形成二能级系统的尺寸效应及三元混晶效应的影响;利用费米黄金法则探讨缓冲层、左垒、阱及右垒宽度和三元混晶效应对此类量子阱电子子带间跃迁光吸收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加入ZnO缓冲层的ZnO/Mg_xZn_(1-x)O有限深单量子阱二能级系统,左垒宽度临界值会随着阱宽和Mg组分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右垒宽度和缓冲层厚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量子阱中电子子带间跃迁光吸收峰会随着左垒、右垒尺寸以及Mg组分的增大发生蓝移,随着阱宽增大而发生红移.本文所得结果可为改善异质结器件的光电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17.
基于超二次曲面的颗粒材料缓冲性能离散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嗣强  季顺迎 《物理学报》2018,67(9):94501-094501
自然界或工业中普遍是由非球形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与球形颗粒相比,非球形颗粒间的高离散和咬合互锁可使冲击载荷引起的能量有效衰减实现缓冲作用.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能准确地描述非球形颗粒的几何形态,并可精确地计算单元间的接触碰撞作用.本文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非球形颗粒物质的缓冲性能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圆柱体冲击的理论结果和球体冲击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筒底作用力在不同颗粒层厚度和形状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颗粒形状都存在一个临界厚度H_c.当HH_c时,缓冲率随H的增加而增加;当HH_c时,缓冲率的变化不再显著并趋于稳定值.此外,减小颗粒表面尖锐度和增加或减小圆柱形和长方形颗粒的长宽比都会提高颗粒材料的缓冲效果.  相似文献   
218.
    
《应用化学》2011,28(02):219-223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and eluent of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on the regeneration of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apture arrays-Cu(IMAC-Cu) proteinchip was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SELDI-TOF-MS proteinchip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bed proteins can be easily removed. However,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proteinchip is getting worse with decreasing the pH value of the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Adding eluent of EDTA or Gly in the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rotein desorption. The best regeneration results of IMAC-Cu proteinchip by phosphate solution are gained at pH=6.5 with using 0.02 mol/L EDTA as eluent for 72 h.  相似文献   
219.
何东  索红莉  赵跃  刘敏  张迎肖  叶帅  马灵姬  周美玲 《人工晶体学报》2007,36(6):1297-1300,1287
La2Zr2O7(LZO)过渡层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乙酰丙酮镧和乙酰丙酮锆为前驱盐,丙酸为溶剂配置前驱液,用化学溶液方法(CSD)在具有立方织构的Ni-5at%W基底上制备了LZO过渡层薄膜。研究了前驱液成分、性质以及退火温度对LZO成相以及取向的影响。用常规XRD和X射线四环衍射仪分析了LZO薄膜的相成分和织构。结果显示,在1050℃下退火可以获得强立方织构的LZO薄膜,其中(222)峰的Phi扫描半高宽值为8.95°;(400)峰的Chi扫描半高宽值为6.8°。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到LZO薄膜表面均匀致密,没有裂纹和空洞。  相似文献   
220.
The values of the second dissociation constant, pK 2, for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NH+ charge center of the zwitterionic buffer compounds 4-(N-morpholino)butanesulfonic acid (MOBS), and N-(2-hydroxyethyl)piperazine-N-4-butanesulfonic acid (HEPBS) have been determined from 5 to 55°C, including, 37°C at intervals of 5°C. The electromotive-force (emf) measurements have been made utilizing hydrogen electrodes and silver–silver chloride electrodes. The value of pK 2 for MOBS was found to be 7.702 ± 0.0005, and 8.284 ± 0.0004 for HEPBS, at 25°C, respectively. The related thermodynamic quantities, G o, H o, S o, and C p o for the dissociation processes of MOBS and HEPB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of pK 2. Both the MOBS and HEPBS buffer materials are useful as primary pH standards for the control of pH 7.3 to 8.6 in the region close to that of physiological flu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