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技术难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几个突出的常见难题,包括污染、褐化、玻璃化等.这些问题是组培中的常见难题.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组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综述近年来在该方面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其中的一些难题提出解决办法和设想。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2.
33.
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状况。引起板栗褐变的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从酶促褐变的机理、氧化酶性质及其与底物的分布,分析了引起板栗酶促褐变的原因;而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酚类物质的自动氧化和金属离子的存在,导致板栗非酶褐变,但焦糖化反应不是引起板栗非酶褐变的原因。分别从加热处理、降低pH值、加入化学物质等方面对抑制板栗加工褐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套袋对梨果实矿质营养的影响,采用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对黄冠梨、早魁和西子绿3个梨品种的幼果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套袋不显著影响果实单果重.除2006年套袋显著降低黄冠梨果皮Ca含量、Ca/K和Ca/Mg比值,2006、2007年套袋降低西子绿果皮Mg含量以外,其余套袋处理对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套袋影响梨果实对Ca、Mg的吸收,并且套袋对梨果皮Ca、Mg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果肉的影响;主要降低黄冠梨果皮的Ca含量、Ca/K和Ca/Mg比值,但对果实K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的性高低与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褐变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即酶活性高,愈伤组织褐变严重,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Vc、活性炭、CA、GA3和ABA等物质,能抑制酶的活性,减轻褐变程度,提高愈伤组织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36.
黄花梨多酚氧化酶特性及防褐变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花梨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pH值、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及抑制剂对PPO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梨PPO具有同工酶.黄花梨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氢钠和L-半胱氨酸对PPO的褐变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7.
牡丹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和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牡丹花色苷热稳定性的影响。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牡丹花色苷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70~90℃条件下,当pH值为2.6、3.0、3.6、4.0和4.6时,牡丹花色苷的半衰期分别为27.0~7.9、32.1~8.5、27.9~8.9、35.9~9.4和27.3~10.7h。提高温度,花色苷降解反应速率增大;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附合Arrhenius公式,反应活化能为48.4~69.4kJ/mol。牡丹花色苷单体的降解速率依次为矢车菊-3-O-二葡萄糖苷芍药-3-O-葡萄糖苷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牡丹花色苷降解生成褐色物质,褐变指数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加热温度的升高、pH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8.
降低何首乌愈伤组织褐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何首乌为材料, 叶片愈伤组织为外植体, 采用L9 (34)正交设计, 研究不同因素对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 3因素为基本培养基(A)、培养基中活性炭(B)和硝酸银(C)浓度, 每因素设3个水平, A分别为MS, 1/2 MS和1/4 MS无机盐浓度, B分别为0 g·L-1, 5 g·L-1和10 g·L-1, C分别为5 mg·L-1, 0 mg·L-1和10 mg·L-1.外植体接种在不同的MS基本培养基中(含2,4 D 1 mg·L-1、琼脂8 g·L-1、蔗糖25 g·L-1, pH=5 8), 于(25±1) ℃、2 000 lx光照培养, 30 d后统计愈伤组织的褐化率. 试验结果表明: 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2B3C1, B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 05). 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 并于1/2 MS+活性炭10 g·L-1+AgNO3 5 mg·L-1培养基(附含2,4 D 1 mg·L-1)中培养, 褐化率可降至13 9%.  相似文献   
39.
近红外光谱的李果实褐变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后冷藏过程中,李果实很容易发生褐变,这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李果实褐变的传统检验手段绝大多数为破坏性检验,且主观性强、一致性差。为此,使用了近红外光谱的方法来实现对李果实褐变和非褐变的无损、快速鉴别。采集4 000~12 500 cm-1波长范围内的124个李果实样品(褐变样品70个,非褐变样品54个)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分析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定性鉴别模型,通过比较和考察上述模型对褐变样品和非褐变样品识别的准确程度,筛选出能够有效鉴别李果实褐变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对样品全波段光谱数据做主成分分析后,以前10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变量所建立起来的马氏距离判别分析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均能够对李果实褐变与否进行有效识别,且后者判别效果更佳,其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56%,对非褐变样品和褐变样品的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8.57%。因此,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对李果实是否褐变进行快速、无损、有效的鉴别。  相似文献   
40.
对盐渍头腌制过程中与变色有关的Vc、氨基酸、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成分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从而分析出盐渍头变色的可能机理是以美拉德褐变为主,酶促褐变对色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以低盐乳酸发酵,降低pH值的方法进行护色是最好的防止变色措施,它对盐渍头的生产工艺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