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2篇
综合类   3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In 1987, about 150 years after the discovery of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its responsible gene, the dystrophin gene, was cloned by Kunkel. This was a new substance. During these 20 odd years after the cloning, our understanding on dystrophin as a component of the subsarcolemmal cytoskeleton networks and on the pathomechanisms of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for DMD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During this paradigm change, I was fortunately able to work as an active researcher on its frontiers for 12 years. After we discovered that dystrophin is located on the cell membrane in 1988, we studied the architecture of dystrophin and dystrophin-associated proteins (DAPs) complex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dystrophin and pathomechanism of DMD. During the conduct of these studies, we came to consider that the dystrophin-DAP complex serves to transmembranously connect the subsarcolemmal cytoskeleton networks and basal lamina to protect the lipid bilayer. It then became our working hypothesis that injury of the lipid bilayer upon muscle contraction is the cause of DMD. During this process, we predicted that subunits of the sarcoglycan (SG) complex are responsible for respective types of DMD-like muscular dystrophy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Our prediction was confirmed to be true by many researchers including ourselves. In this review, I will try to explain what we observed and how we considered concern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dystrophin-DAP complex, and the pathomechanisms of DMD and related muscular dystrophies.  相似文献   
42.
通过ANSYS软件对巷道中锚杆在预应力取值分别为0 MPa(无支护)、0.02MPa、0.1 MPa时的无人支护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在II类围岩巷道中,锚杆预应力为0.02 MPa~0.1 MPa时形成的承压带的强度和厚度都明显增加,支护效果较好,预应力在0.1 MPa以上时,支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在III类围岩巷道中,锚杆预应力比普通围岩的值略大,在0.05 MPa~0.15 MPa表现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3.
为解决方形矿用隔爆箱箱体螺栓组均布情况下,受到内部压力时各螺栓受力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方形压力容器螺栓组布局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进行建模并受力分析,然后对ANSYS有限元的分析结果加权处理,利用Matlab工具对螺栓组的分布情况进行布局优化;然后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螺栓组的受力状况逐渐均衡,利用该优化方法反复优化,发现螺栓组各螺栓受力趋于均衡,表明该优化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新技术。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声频应力波在锚固体系中的反射相位特征和能量衰减变化规律,探讨了测定锚固力的无损拉拔试验,并将结果成功应用于潘一矿巷道锚杆锚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45.
纵横波测已紧固螺栓轴向应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提出了用纵横波声时测已紧固螺栓轴向应力的一种新方法,解决了用超声精确地测已紧固螺栓应力问题,并且利用超声波沿轴向传播的波速同轴向应力以及三阶弹性常数的关系导出了螺栓应力同其材料声速特性、夹紧距离、温度及纵、横波声时的一种新关系,考虑了受应力作用时温度对声速的影响,简化了测量及计算过程,本还介绍了材料的声速特性实验及测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应力低于250MPa,夹紧距离大于30mm时,应力超声测  相似文献   
46.
高强度连杆螺栓的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SOFIM发动机连杆螺栓出现的早期疲劳断裂现象,建立了连杆螺栓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该连杆螺栓的疲劳寿命分析,并与疲劳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连杆螺栓杆部与头部的过渡圆弧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其疲劳断裂。为此,提出了局部滚压的改进方法,经有限元分析,该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连杆螺栓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7.
陈铖  张晓晶  陈业标  余音  汪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822-3826,3830
基于复合材料层压板与填充螺栓之间的载荷分配情况,提出一种估算含填充孔复合材料层压板压缩极限强度的方法。利用MSC.Patran/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考虑界面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层压板刚度和螺栓刚度对载荷分配系数的影响规律,界面单元应力表明层压板与螺栓之间接触力分布为余弦函数形式。同时,开展了三种铺层T700/LT—03A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和填充孔极限压缩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填充孔层压板压缩强度较开孔压缩极限强度提高约30%左右。与试验结果相比,方法的预测值较为保守,且预测误差小于5%。此外,对文献中的T800/3900—2层压板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误差小于5%,说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含填充孔复合材料层压板压缩极限强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8.
针对精细化模型与Abaqus摩擦模型所存在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螺纹几何特征的螺旋线螺纹模型, 采用脚本语言实现了螺旋线螺纹模型生成自动化, 并应用到某发动机机体主轴承盖螺栓螺孔的强度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仿真计算得到的螺栓及机体螺孔处的应力很好地表征了螺栓连接结构螺纹处的实际应力分布, 与螺纹精细模型相近, 比Abaqus摩擦模型精度更高, 且计算方便、实用、高效,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49.
基于应力波反射法,通过不同围岩级别和锚固介质中锚杆的瞬态动力响应实验研究,对锚杆的加速度响应曲线的波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固端反射信号非常强烈,而底端反射信号越来越微弱,甚至很难识别;围岩和锚杆介质均匀密实的锚杆其信号相对平缓一些.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螺栓球节点橡胶板式支座中锚栓在灾难地震中受弯剪发生超低周疲劳的断裂问题,依国家现行规规范设计并制作了橡胶板式支座模型,采用双向加载法对其进行了大位移超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四根锚栓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形态。并从宏、微观角度对锚栓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下,锚栓发生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较突然性断裂,为超低周破坏形态,其断口存在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等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且不同位置锚栓的受力方向和裂纹起裂时间、扩展速率均不同;同一锚栓断口上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特征并存,但总体均表现为偏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