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1篇 |
力学 | 3篇 |
综合类 | 2篇 |
物理学 | 5篇 |
综合类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0.5h和300W高压汞灯紫外光处理条件下,采用TiO2,ZnO和TiO2+ZnO不同催化剂组合,研究了紫外光催化处理对高浓度焦化废水中CODcr及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是焦化废水中CODcr光降解处理的最佳催化剂;TiO2紫外光能够有效地降低高浓度废水中的CODcr,但对其中氨氮的去除较差。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和焦化废水光降解处理的工程实用性,进一步研究了典型焦化厂生化处理站进、出废水按照1L/min处理量施加TiO2紫外光照处理的效果和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的TiO2紫外光照处理焦化废水对降低焦化废水进、出水CODcr和NH3-N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可以显著地增加焦化废水进、出水的可生化性。因此该方法可作为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站进水预处理和出水深度处理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82.
利用4种不同的脂肪族二元醇(乙二醇、1,3 丙二醇、1,4 丁二醇、1,6 己二醇)与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制备出4种不同脂肪/芳香比的共聚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co-己二酸乙二醇)共聚酯(PETA)、(对苯二甲酸丙二醇-co-己二酸丙二醇)共聚酯(PPTA)、(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TA)和(对苯二甲酸己二醇-co-己二酸己二醇)共聚酯(PHTA),并比较了它们的热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相同二元醇、不同脂肪/芳香物质的量比的共聚酯,随脂肪族单体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单调降低,熔点(Tm)降低,生物降解能力增加;相同脂肪/芳香物质的量的比、不同二元醇制备的共聚酯,Tg随二元醇碳原子的增加而单调下降,Tm变化顺序为:Tm(PPTA)>Tm(PBTA)>Tm(PHTA)>Tm(PETA),1,3-丙二醇体系的共聚酯具有最佳的耐热性能;生物降解能力随二元醇单体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3.
分散染料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BOD5]/[CODcr]和呼吸速率曲线两种方法对6大类14种分散染料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进行测试。实验表明,分散染料在好氧状态下大都难降解。然后又考察了这些染料的厌氧生物降解性能,发现这些染料经厌氧反应后大都变得可生化降解,并且染料结构与其降解性能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计算了9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两类拓扑指数值:(1)基于原子类型特征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n);(2)自分子拓扑图的邻接矩阵衍生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Xvt).这些拓扑指数被用于关联9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b)及其半衰期(lnt1/2),经向后逐步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定量结构生物降解相关(QSBR)模型,其四元最佳方程的相关系数(R2)依次为0.995、0.986.这两个方程的平均估算误差接近实验误差,并通过Jackknife的逐一剔除法证明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性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85.
采用《快速生物降解性:密闭瓶法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菜籽植物绝缘油(RDB)、FR_3变压器绝缘油(FR_3)和25~#变压器绝缘油的微生物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DB、FR_3和25~#变压器绝缘油的微生物降解率分别为98.87%、99.57%和37.73%。根据《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HJ/T 154—2004),说明RDB和FR3属于易生物降解的化学物质,而25#变压器绝缘油属于难生物降解的化学物质。造成植物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降解差异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不饱和化学键的含量不同。而植物绝缘油之间的降解差异研究甚少,笔者从水解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不同植物绝缘油降解差异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86.
87.
生物降解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控制释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具有生物降解性和血液相容性的聚乳酸(PLA)为载体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模型化合物,分别用相分离法(PSM)和溶剂萃取法(SEM)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50-90μm的PLA/BSA微球。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BSA用量,载体中明胶的加入及载体材料的构型对BSA释放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SM和SEM制备的PLA/BSA微球的包埋效率分别为94.1%和35.2%,含明胶和不含明胶的PLA/BSA微球在12d内BSA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47.0%和84.9%,用上述峡谷种方法制备的PLA/BSA微球均具有可控释放BSA的功能,含明胶的PLA/BSA微球具有更长的BSA释放周期。 相似文献
88.
邻苯二甲酸酯分子结构与厌氧生物降解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气量为指标测试了10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厌氧生物降解性状,发现随分子结构的变化,其厌氧终极降解速率和降解半衰期表现出较大差异,厌氧生物降解难易程度依次为:DMP:DEP〉DnPP〉DnBP〉DnAP〉〉DiHP〈DnOP=DINP〉DUP;将分子结构参数与降解速率、半衰期用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子结构是决定其厌氧生物降解性的关键因素,高分子量的化合物不利于厌氧生物降解.研究结果对其厌氧生物处理、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史郁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9,27(1):82-88
对内电解和混凝沉淀法预处理酵母废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经两种方法预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均有所提高,但混凝出水总铁浓度大于100 mg·L-1,可能会影响后续生物处理。预处理对后序厌氧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内电解处理后的废水厌氧处理效率(COD去除率819%)明显高于混凝处理(COD去除率728% ),说明内电解处理能更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探究内电解法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方面优于混凝沉淀法的可能原因,主要是内电解后生成的产物结构趋于简单化;分子量减小,而混凝沉淀出水中有机物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内电解预处理运行成本也低于混凝沉淀法。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以高色度与高CODcr浓度的实际染料生产废水和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电解法和厌氧微生物法对废水进行处理,考察其对废水色度与CODcr的降解效果,以及对废水好氧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微电解法处理实际废水,对色度有比较明显的去除效果,对CODcr有一定去除率效果,并使废水的好氧可生化性明显提高;经过驯化的厌氧微生物能够破坏染料的化学结构,能够去除部分CODcr,并对废水的好氧可生化性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