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25篇
综合类   26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10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野大麦耐盐变异体的筛选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大麦的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国组织,选取淡黄色,易碎的胚佃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胞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12.
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结果:(1)采用酸铝营养液培养幼苗的方法鉴定了我国3871份大麦品种的耐酸铝性,得到一级耐性材料315份,占鉴定总数的8.13劣,(2)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单株籽粒产量损失起主要作用的是有效分菜数下降(P = 0. 7324 )、每穗实粒数减少(P = 0 . 5923 )和千粒重降低(P = 0.5877),由此可见,这是在红黄壤土田间条件下选择耐酸铝性大麦的三个主要选择指标;(3)发现大麦耐酸铝性基因遗传方式除单基因遗传方式外,尚有多基因控制的表现数量性状遗传方式;'(4)从对酸铝性表现敏感的大麦品种“早熟3一号”的花药、幼胚等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通过离体细胞突变体筛选,得到了“耐性细胞系”.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耐酸铝性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酸性红黄壤土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是可行的,亦为开发利用红黄壤土地资源补充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木研究以Hayman双列法分析了大麦最重要的啤酒麦芽性状糖化力的遗传.结果表明,在T x7双列杂交中,W*/}*回归分析显著不同于单位斜率,表明有非等位基因互作存在,不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当淘汰非等位基因互作较强的亲木2后,以6 x6双列杂交重新分析,结果符合模型.遗传参数估算表明,糖化力性状遗传控制的显性效应成分大于加性效应,表现为超显性(平均显性度}/H, /D分别为1.046 hLl 1.113),控制该性状并显示显性的基因组数Cii-hz/Hz)约为13组;遗传力较低(砖男分别为29.283写和48.11600).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初步讨论了大麦高糖化力的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4.
青稞考     
本文据青海地区马家窑、卡约、诺木洪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骨农具和粟、麦类农作物以及先民们的住地遗迹等,分析研究了青稞栽培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并以我国经典著作为据,阐明青藏高原是青稞栽培的最早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恒定pH系统中不同大麦品种的耐铝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以相对生长率衡量耐铝性,基本上排除了系统所造成的误差.以相对生长率P衡量根的耐铝性,在恒定的pH系统(pH4. 75士0. 1)中3ppm铝胁迫下,经大田鉴定的一级耐性品种B和H表现了不同的相对生长率,品种B的相对生长率达28%,而品种H只有1400,中等敏感品种Z为15%,而敏感品种S可达17%.结果说明:品种H的耐铝性可能是通过升高根际pH,降低铝的解离程度而实现的.而品种B的耐铝性机制与品种H不同,其耐铝性与根际pH值调节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6.
Highland barley is a grain crop grown in Tibet,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of highland barley starch using ultrasound (40 kHz, 40 min, 165.5 W) and germination treatments (30℃ with 80% relative humidity). The ma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the barley's fine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were evaluated. After sequential ultrasound pretreatment and germinatio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isture content and surface roughness was noted between highland barley and the other groups. All test groups showed an increase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range with increasing germination time. FTIR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after sequential ultrasound pretreatment and germination, the absorption intensity of the intramolecular hydroxyl (–OH) group of starch increased, and hydrogen bonding was stronger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germinated sample. In addition, XR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tarch crystallinity increased following sequential ultrasound treatment and germination, but a-type of crystallinity remained after sonication. Further, the Mw of sequential ultrasound pretreatment and germination at any tim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equential germination and ultrasound. As a result of sequential ultrasound pretreatment and germination,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chain length of barley starch were consistent with germination alone. At the same time, the average degree of polymerisation (DP) fluctuated slightly. Lastly, the starch was modified during the sonication process, either prior to or following sonication. Pretreatment with ultrasound illustrated a more profound effect on barley starch than sequential germination and ultrasound treatment.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quential ultrasound pretreatment and germination improve the fine structure of highland barley starch.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口腔加工方法对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以青稞馒头和小麦馒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种模拟口腔加工方法(切块、切块加涡旋、切块加研磨、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切块加研磨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以体内口腔加工为对照,以期优化馒头类产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方法。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加工后的食团粒径(155~350μm)和含水量(62%~64%)均高于体内口腔咀嚼(110~300μm、57%~59%);而模拟口腔加工的食团硬度(0.73~3.77N)低于体内口腔咀嚼(2.44~4.39N)。与未添加人工唾液组相比,添加人工唾液后得到的模拟口腔加工食团在物理特性和消化特性方面均更接近于体内口腔咀嚼。所有的体外方法中,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方法最能够模拟体内咀嚼,可作为馒头类制品体外模拟淀粉消化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机械破坏的方式和水平以及固体颗粒与唾液混合的方式都会影响团块的形成,进而影响馒头的消化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馒头类制品在消化后期的最终水解率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r=-0.93494,P<0.05)。考量各指标,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体外模拟口腔处理方式最适合馒头类制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  相似文献   
18.
南黄大麦系辐射突变选育而成。植株前期叶色浅黄,后期淡绿,是一种稀有的黄化型大麦。南黄大麦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大麦的基因库,而且在遗传、核质关系,超微结构、光合作用等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叶肉相比,叶肉原生质体的K含量下降,Fe, Zn, Mn, Cu等元素的含量则显著升高,游离ABA水平显著较高;碱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下降.以上事实表明,叶肉细胞的脱壁措施会使细胞原生质体的生理、、生化状况产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大麦幼胚组织培养结果初步表明,两种培养基之间,两个品种之间总出愈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却存在差异。Ⅱ号培养基中,甲、乙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产生比例多于Ⅰ号培养基,丙型愈伤组织正好相反。因此认为Ⅱ号培养基对大麦幼胚培养中诱导出愈及生长是较理想的。啤酒大麦品种“付8”的甲型愈伤组织比例大于高蛋白品种“Hiproly”。愈伤组织和胚芽的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较大,但规律不明显,因此很难作大麦幼胚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指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培养基、组织器官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改进与扩大试验设计进一步探索提高出愈及分化率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