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413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58篇
综合类   20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硼原子的硼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样,其中,有一些硼酸盐具有特殊的性能,如:2ZnO·3B_2O_3·3.5H_2O、2CaO·3B_2O_3·5H_2O可用作阻燃材料~([1]),β-BaB_2O_4(β-BBO)~([2])、Ba_2Be_2B_2O_7~([3])、BaAl_2 B_2O7_~([4])等因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被广泛用作非线性光学材料.因此,进行硼酸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氮化硼载体对 Ru-Ba/BN 氨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方法合成的氮化硼 (BN) 的性质及其负载的 Ru-Ba 催化剂对氨合成的催化性能. 采用 X 射线粉末衍射、N2 吸附-脱附、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 BN 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采用程序升温氮化和程序升温还原法均能在低于 900 oC 的条件下合成出较纯的六方相 BN, 其比表面积分别达到 103 和 138 m2/g. 其中前者负载 Ru-Ba 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在 475 oC, 10 MPa 和 10 000 h–1 的条件下出口氨浓度达 7.3%, 且在 550 oC 热处理 30 h 后, 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3.
氧化钡促进的Co/Si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分解甲烷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硅负载钴催化剂.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氢化学吸附、氧滴定和催化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氧化钡对Co/SiO2的还原性能、钴分散度和颗粒度、分解甲烷活性及其稳定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钡明显地影响Co/SiO2的还原性能;添加2%氧化钡提高了Co/SiO2在中温(450℃)条件下的还原度;氧化钡的还原对Co/SiO2还原的诱导、氧化钡与氧化硅及与氧化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Co/SiO2还原性能变化的原因.氧化钡提高了Co/SiO2的初活性和钴的分散度,降低了钴的颗粒度;添加0.5%~1.5%氧化钡有利于提高Co/SiO2的稳定性.钴的分散度和颗粒度影响Co/SiO2的活性和稳定性;氧化钡的强供电效应也是提高Co/SiO2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甲烷分解生成的碳物种覆盖了钴活性中心,导致Co/SiO2初活性下降;但大部分碳物种并不沉积在钴活性中心上,可能形成了碳纤维生长在载体和钴活性中心之间.  相似文献   
44.
从NaOH试剂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三个方面,对钡离子沉淀法提取不同温度段收集的生物油馏分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钡离子沉淀法对愈创木酚类物质的提取效果较为突出,且NaOH浓度(1.0-6.0mol/L)、反应温度(30-50℃)与反应时间(10-40min)对愈创木酚的提取率影响较大。在NaOH浓度为5.5mol/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0min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其中,三个温度段收集的生物油即低温水相馏分、低温油相馏分与高温馏分中的愈创木酚提取率分别为34.1%、33.8%和33.5%。  相似文献   
45.
以八水合氢氧化钡和α-钛酸为原料,在相对低的焙烧温度下,制备出近似球形、亚微米级的钛酸钡。通过XRD、SEM、Raman和FTIR等手段对钛酸钡样品进行表征,样品具有高结晶度,颗粒均一性良好。晶型转变的初步探究表明,立方相为主的钛酸钡可以在400℃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以四方相为主的钛酸钡。  相似文献   
46.
通过将共沉淀法制备的钙钛矿型氧化物镧掺杂锡酸钡(LBSO)与多壁碳纳米管(MCNT)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并利用刮涂法将其涂布在商业隔膜Celgard 2500(PP)表面构筑阻挡层,获得改性隔膜(LBSO/MCNT/PP)。基于该改性隔膜的锂硫电池在0.1C下具有高达1 433 mAh·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C时300次循环后每圈容量衰减率为0.114%;当电流密度提高到3C时,仍具有764 mAh·g-1的放电比容量,表现出优良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该阻挡层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相似文献   
47.
48.
An easy,safe,solvent fre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pyrazole-substituted chalcones has been achieved by grinding pyrazole aldehydes and acetophenones in the presence of activated barium hydroxide(C-200) in high yield within short span of time.All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just by grinding the two reactants in the presence of activated barium hydroxide(C-200).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相似文献   
49.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2和Mn2共掺杂的BaMgAl10O17∶(Eu2+,Mn2)荧光粉,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共掺杂体系中,存在着Eu2到Mn2的高效的能量传递.文章在实验的基础上,以Forster - Dexter的能量传递理论为依据,对体系中可能的能量传递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电偶极-...  相似文献   
50.
Alkaline‐earth (Ae=Ca, Sr, Ba) complexes are shown to catalyse the chemoselective cross‐dehydrocoupling (CDC) of amines and hydrosilanes. Key trends were delineated in the benchmark couplings of Ph3SiH with pyrrolidine or tBuNH2. Ae{E(SiMe3)2}2 ? (THF)x (E=N, CH; x=2–3)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N^N}Ae{E(SiMe3)2} ? (THF)n (E=N, CH; n=1–2) complexes (where {N^N}?={ArN(o‐C6H4)C(H)=NAr}? with Ar=2,6‐iPr2‐C6H3) bearing an iminoanilide ligand, and alkyl precatalysts are better than amido analogues. Turnover frequencies (TOFs) increase in the order Ca<Sr<Ba. Ba{CH(SiMe3)2}2 ? (THF)3 displays the best performance (TOF up to 3600 h?1). The substrate scope (>30 products) includes diamines and di(hydrosilane)s.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Ba‐promoted CDC of pyrrolidine and Ph3SiH shows that 1) the kinetic law is rate=k[Ba]1[amine]0[hydrosilane]1, 2) electron‐withdrawing p‐substituents on the arylhydrosilane improve the reaction rate and 3) a maximal kinetic isotopic effect (kSiH/kSiD=4.7) is seen for Ph3SiX (X=H, D). DFT calculations identified the prevailing mechanism; instead of an inaccessible σ‐bond‐breaking metathesis pathway, the CDC appears to follow a stepwise reaction path with N?Si bond‐forming nucleophilic attack of the catalytically competent Ba pyrrolide onto the incoming silane, followed by rate limiting hydrogen‐atom transfer to barium. The participation of a Ba silyl species is prevented energetically. The reactivity trend Ca<Sr<Ba results from greater accessibility of the metal centre and decreasing Ae?Namide bond strength upon descending Group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