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52篇
综合类   3篇
综合类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apilloud  S.  Haerdi  W. 《Chromatographia》1994,38(7-8):514-519
Summary Several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optimise the extraction of polar triazine herbicides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from two different solid matrices: C18-silica and soil samples. Supercritical CO2 modified with methanol [10% (VV)] at 250 bars and 50°C was required to quantitatively extract Atrazine and 2-Hydroxyatrazine from spiked C18-silica. Extraction of Desisopropyl-desethyl-2-hydroxyatrazine (MET) attained only 52%, even following addition of water to the polar modifier. Extractions of spiked soil samples (20 ppm of each pesticide) were successful at 300 bars and 65°C. A non polar wash improved the recoveries of the three target analytes [i.e. atrazine: 88%; 2-hydroxyatrazine: 96%; MET: 41%]. The extraction parameters employed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2.
批实验中土壤对阿特拉津吸附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量的批实验来确定阿特拉津在不同土壤样本中的吸附参数,并对各土壤特性与吸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参数仅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超过80%的阿特拉津吸附参数的空间差异可由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差异来解释;吸附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方差分析表明,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吸附表现出很强的空间差异,在不同地点的阿特拉津吸附参数无显著区别,而在不同的深度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23.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水中痕量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色谱流动相和紫外检测条件、固萃小柱和上样速度、滤器材质等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方案。水样以5~10 mL/min的速度上样,采用Bond Elute Plexa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经浓缩和重溶后,过尼龙滤膜,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为222 nm,流速为0.4 mL/min。在优化条件下,1.5 min内可对3种化合物实现基线分离。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在0.1~2.0 mg/L范围内的线性系数均大于0.999,其仪器精密度(n=9)分别为1.7%、0.2%和0.7%,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0.04、0.003、0.004μg/L。在高、低水平加标浓度下,方法回收率为74%~94%。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和检出限低等优点,可用于同时分析水体中痕量的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24.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建立了海水中痕量莠去津(ATR)及其主要代谢产物脱乙基莠去津(DEA)、脱异丙基莠去津(DIA)和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DDA)的精确定量分析方法. 海水样品在萃取前调节pH至3.0, 然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 在GC- 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并对该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验证分析. 结果表明: ATR、DEA、DIA和DDA在质量浓度为0.5~100.0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R2均大于0.9990, 方法检出限依次为0.120、0.060、0.060、0.024ng?L-1, 回收率为92.3%~104.7%,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6%. 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 并已成功应用于象山港海水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5.
以金纳米通道膜为载体膜,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在金通道内壁修饰阿特拉津抗体,基于阿特拉津与阿特拉津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实现了阿特拉津与乙基对氧磷的分离.考察了金纳米通道孔径、底液pH值及缓冲液离子强度对阿特拉津与乙基对氧磷的分离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乙基对氧磷及阿特拉津的分离度为1.68.  相似文献   
26.
为提高产脲节杆菌DnL1-1的发酵水平,通过单因子筛选及正交试验,优化了DnL1-1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0 g/L,蛋白胨7.5 g/L,酵母提取物0.50 g/L,磷酸氢二钾2.0 g/L,磷酸二氢钾1.0 g/L,氯化钙0.15 g/L,硫酸镁0.15 g/L。配方在接种量为1%, 180 r /min,28 ℃摇瓶振荡培养至36 h时,菌体数量达2.89×1010 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27.
采用自行研制的模拟自然水环境吸附解吸系统实验装置, 运用24完全析因实验设计, 研究4种环境因子(pH、 离子强度、 曝气强度和温度)共同作用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规律, 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算各环境因子主效应和高阶交互效应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贡献. 结果表明: 4种环境因子主效应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均较大(显著性水平0.05), 其中曝气强度与离子强度促进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 温度与pH抑制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 4种环境因子的二阶交互效应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也较大(显著性水平0.05), 效应估计值依次为温度×pH值=-73.53, 曝气强度×pH值          =-59.03, 温度×离子强度=33.19, pH值×离子强度=27.55; 在三阶交互作用中, 仅有曝气强度×温度×pH值可促进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显著性水平0.05).  相似文献   
28.
贾法龙  刘娟  张礼知 《化学学报》2017,75(6):602-607
阿特拉津是一种持久性含氯有机污染物,难以生物降解,因此有必要开发高效技术清除环境中残留的阿特拉津.近来纳米铁材料的发展为降解阿特拉津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但降解过程中纳米铁活性逐渐减弱的问题仍需改进.本论文研究了铜离子(Cu2+)存在条件下Fe@Fe2O3纳米线活化分子氧降解阿特拉津的过程,并探讨了Cu2+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少量Cu2+的存在就可以显著促使Fe@Fe2O3生成溶解态Fe(Ⅱ),从而有助于分子氧活化并产生更多·OH等活性氧物种.在降解过程中,阿特拉津首先被氧化,进而发生脱氯上羟基反应、侧链氧化以及脱侧链反应.  相似文献   
29.
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生殖毒性,为其养殖水体水质管理提供依据.以概率作图法计算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并观察各暴露组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胁迫实验,研究莠去津对暴露4 d和8 d的日本沼虾卵巢乳酸脱氢酶(LDH)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2℃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4.23,90.24,52.57和46.3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64 mg/L;卵巢急性毒性实验切片显示,随莠去津质量浓度的增大,卵母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膨大、变形.胁迫实验表明,低质量浓度莠去津在短时间内对卵巢LDH活力有诱导作用,当质量浓度高于0.46 mg/L时,LDH活力明显受到抑制.本研究提示,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具有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了评估莠去津对雄性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毒性,以成熟雄性中华绒螯蟹为材料,采用莠去津梯度(0.001、0.01、0.1、1 mg/L)暴露方式进行体内染毒2周,通过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法,分析中华绒螯蟹精子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比较其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0.1 mg/L莠去津处理组精子的LDH、ACP比活力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 mg/L的次之,但同2个低质量浓度组(0.001、0.01 mg/L)的一样,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凝胶电泳后活性染色分析结果显示2种酶的催化能力的变化与分光光度法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莠去津对雄性中华绒螯蟹具生殖毒性,可为莠去津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