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化学   1516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物理学   58篇
综合类   4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幼苗中植物生长调节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麦苗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3-吲哚乙酸(IAA)的方法,用国产预处理小柱处理样品,并以甲醇:1%,冰乙酸=12:88(V/V)为流动相,色谱柱为ZorbaxC18,在210nm紫外检测。  相似文献   
22.
A novel poly(d, /-lactic acid) (PDLLA) based biomimetic 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grafting maleic anhydride, butanediamine and arg-gly-asp-ser (RGDS) peptides onto the backbone of PDLLA, aiming to overcome the acidity and auto-accelerating degradation of PDLLA during degradation and to improve its biospecific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The synthetic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13C NMR and amino acid analyzer (AAA).  相似文献   
23.
Maleic anhydride has been grafted to eicosane and squalane at 60–80°C using 1,2-dichlorobenzene as solvent and benzoyl peroxide as initiator. These hydrocarbons are low molecular weight models for hydrocarbon polymers containing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ydrogen atoms. In the absence of the hydrocarbon and with monom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order of 1M,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maleic anhydride) is formed. On addition of the hydrocarbon, the main product is grafted material and very little homopolymer is formed. The grafts consist primarily of single succinic anhydride units but some of them are short poly(maleic anhydride) chains. Ceiling temperature considerations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homopolymer in the absence of hydrocarbon substrate. In the presence of eicosane or squalane, initiation of grafting proceeds by hydrogen abstraction from the hydrocarbon.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graft length is then the ratio of the rates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abstraction and of monomer addition to succinic anhydride radicals © 1995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24.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来酸酐与甲醇为原料,在浓盐酸为主的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经一步反应合成富马酸二甲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酯化时间、异构时间、醇与酸酐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甲醇):n(酸酐)=4:1,异构时间0.7h,酯化时间4h,催化剂用量为马来酸酐质量的3.5%.  相似文献   
25.
用光气法制备了N-羧基-L-丙氨酸-环内酸酐(L-Alanine NCA).系统研究了L-Alanine NCA开环聚合反应过程中引发剂、溶剂、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用硝基苯作溶剂,三乙胺作引发剂,所得聚合物特性粘度[η]=1.18.实验中发现,L-Alanine NCA可以顺利地进行热聚合反应。反应具有速率快,转化率高,分子量大的特点。甲苯溶剂中反应5小时所得聚合物[η]=2.35,高于采用引发剂的聚合体系产物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26.
2-(4-氯苯基)-3-甲基丁酸的消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酸酐及有机惰性溶剂作混合溶剂,少量叔胺等作催化剂,2-(4-氯苯基)-3-甲基丁酸能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基本完全消旋,收率接近90%。  相似文献   
27.
采用稀土配位催化剂研究了马来酸酐、苯乙烯和N 苯基马来酰亚胺的三元共聚合反应 .考察了Al La物质的量的比、不同稀土元素、催化剂浓度、聚合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 .利用核磁、红外、热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初步的表征  相似文献   
28.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MAn)在过氧化苯甲酰(BP)引发作用下与醋酸乙烯酯(VAc)的交替共聚反应。红外光谱证明了交替共聚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是由反应单体技1:1摩尔比例组成。当c(BPO)=6.8×10~(-3)moi/L,c(VAc)=3.4×10~(-3)mol/L,p(MAn)=32.7g/L,63~65℃反应18小时,转化率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29.
Two guanidino acid oxovanadium(Ⅳ)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Preliminary tests in vivo have shown that the two title complexes all display lowering glucose activity in vivo to STZ-rats. The effect of glucose-lowering of guanidino acetic acid oxovanadium(Ⅳ) complex in vivo is higher than that of guanidino propanoic acid oxovanadium(Ⅳ) complex.  相似文献   
30.
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积分反应器和微分反应器对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乙烯在积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为乙酸(选择性为77.6%),很少生成乙醛(选择性仅为8.1%);而在微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是乙醛(选择性为98.4%).在微分反应中分别以乙醛和乙醇为主反应物时,乙醛氧化完全生成乙酸,选择性为100%,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选择性低于0.15%.可以认为,在Pd-SiW12/SiO2催化剂上,水蒸气存在下乙烯主要经由中间物乙醛而生成乙酸.通过对含有不同组分和不同还原条件处理的催化剂活性的比较,认为目的反应主要发生在Pd与SiW12相互接触的部位,催化剂中的Pd0是活性Pd物种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