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83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18篇
综合类   5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于解缙文毅这个谥号的赠授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成化说、万历说二说。但是,目前各种关于解缙谥号赠授时间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解缙文毅之谥号是南明弘光朝(1644-1645)追赠的。清初文人编写的《明史稿》和《明史》中均未提及解缙之谥号,解缙文毅谥号获得清代官方认可大抵是康熙后期以后的事情。从解缙一生行事来看,文毅之号,其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2.
乌兰布通之战是一场胜负未明的战争。此战清军伤亡多于准噶尔军,而且在形势对清军有利的情况下,致使噶尔丹逃逸,失去一举歼灭的机会,导致康熙三次亲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73.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重于弘扬人的集体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即“情”的一面;道教、佛教则侧重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意识,即“性”的一面。历代封建志士力求二者兼取,但未有几人能兼顾。杜甫既有以“仁政”为标准的“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中守“真性”的“独往之愿”的独立人格,他超越了时人在“性”与“情”两者失衡的结构,使两者统一在“真”的人生精神里,使其达到二者完美的统一,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心态具备了千古一人的独特结构。  相似文献   
74.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5.
错误纠正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一些研究仅从个人经验出发,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因此有必要对纠错理论进行探讨。通过了解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的错误类型,才能掌握好如何纠错的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6.
《萧红自传》是肖凤老师筛选的一本萧红作品集。虽然萧红生前没有写过自传,但这本合成的自传和其他自传一样记录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个性特点、心灵感受,同时,还让我们领略作者的创作风格。合上自传,一个全景式的萧红历历在目。《萧红自传》的编写是严谨的,也是严肃的,其写作具有诗的旋律,具有很高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77.
在古代汉语中,"子产而死"、"富而可求"之类句子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而谓"结构,"而"前的名词既是主语,也是话题。"而"是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语气词,可以看作是古代汉语中特殊的话题主语标记。  相似文献   
78.
杜甫富有儒家传统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不仅集中表现在他的忠君恋阙、仁民爱物思想中,也鲜明地反映在他对乱世亲人的关爱与牵挂上。纵观杜甫创作的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诗人想望家乡、牵挂弟妹、照顾妻子、抚育子女,可谓是万虑丛集,操碎柔肠。解读杜甫诗歌,诗人堪称怀乡恋土的赤子、棠棣相依的贤兄、百结柔肠的良夫、舐犊情深的慈父。杜甫描述人伦亲情的诗歌,十分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儒家仁爱情怀和宗亲观念。  相似文献   
79.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诗坛双星,陶谢虽并称,但其诗风却有显著的差异.其主要差异体现在:陶诗着力于写意,谢诗锐意于图貌;陶诗冲淡自然更着眼于整体,而谢诗富丽精工注重于字词上的精雕细琢;陶诗摆脱了名利束缚.作诗只为"自娱",而谢诗却带有较多的适俗成分,作诗多为"示人".由此看出,陶诗已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谢诗则并未达到物我泯一的高度境界.  相似文献   
80.
严复从拯世救亡、强国富民的教育目的出发,举西学大旗批判旧式教育,竭力宣扬“教育救国”论,其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教育思想中极为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教育改革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从性质上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不属于维新派教育思想的范畴;“西学救亡论”的实质是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和文化;“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的文教纲领是融合中西文化的创造性探索;教育实践是教育方法的核心。研究和借鉴严复改革教育的有益见解及尝试,对当前的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